红韵翠谷,桃坪行吟
粤北群峰叠翠,Y725乡道如银练穿梭丹霞。
十四公里蜿蜒,牵出明朝中期的古村落——桃坪。
正岐岭、芦头松的褶皱里,八姓人家聚居,
邱家洞水系潺潺,汇流成岁月的低语。
“桃源藏龙又卧虎,坪地山美豪杰处”,
湘粤古道的咽喉,驿动着经贸的往昔,
也沉淀着革命的热血,绿美与红色在此共生。
环村公路绕着新绿,休闲广场飘着笑语,
文化室的窗棂映着天光,篮球场的回声荡过山谷。
Y725乡道单改双,铺就振兴的坦途,
植树造林的葱茏,让“活力氧吧”“避暑胜地”名不虚传。
丹霞地貌的红褐岩壁,映着森林的青黛,
12平方公里的“飞地”,藏着独特的生态密码,
也藏着一段烽火连天的记忆。
郑氏宗祠的青砖黛瓦,刻着1928年的风。
谷子元、余经邦的足迹,踏响箭竹坪的石板,
湘粤边工委的旗帜,在群山间升起。
村民的米粮与番薯,温暖了游击队员的征程,
桃坪的土地,成为革命的落脚点与避风港。
1931年的晨光里,这里与皈塘村并肩,
成为湘南特委的根据地,燃起燎原星火。
1933年的肃反烽火,1932年县委机关的灯火,
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扎营旧址,
每一处印记,都是红色基因的镌刻。
文化室的陈列架上,泛黄的照片低语往昔,
陈旧的农具诉说着支援革命的赤诚。
如今,红色招牌愈发鲜亮,
旅游公路的蓝图在山间铺展,
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吹醒了沉睡的资源。
党员干部带头,村民同心协力,
产业谋划、环境整治、森林防火,
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每一滴汗都浇灌希望。
夕阳为桃坪镀上金边,
红色故事在晚风里流淌,绿色画卷在山间铺展。
革命老区的热血,滋养着乡村振兴的根系,
绿美的生态,承载着幸福生活的期许。
桃坪,这颗粤北的明珠,
以红为魂,以绿为韵,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振兴之歌,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力量。
(白春明 2025.10.25)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好友致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