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广西玉林后,立刻被江滨路旁一座朱红楼宇吸引了目光——飞檐翘角似欲乘风,鎏金穹顶映着南国雨珠,这便是有着“广西版布达拉宫”之称的云天文化城。
站在景区门前仰望,21层建筑直挺挺拔至108米高空,比想象中更显磅礴,让人震撼。
我和旅友穿过雕花门楼,才算真正踏入这座“文化迷宫”。
70亩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规模,没有让人觉得空旷疏离,反倒因古典园林与宫殿风格的交融,生出步步皆景的精美。
脚下的路蜿蜒向前,一侧是覆着青瓦的木质长廊,廊柱上的木雕细看全是故事:或为“龙凤呈祥”,龙鳞凤羽纹理清晰;或为“二十四孝”,人物神态鲜活如初。指尖轻触木柱,能摸到岁月打磨的温润,据说这些木雕全由老匠人手工雕琢,单这长廊便耗去数年光阴。
转过长廊,一池碧水忽然映入眼帘,这便是园林设计的气韵——亭台楼阁临池而建,小桥横跨水面,锦鲤摆尾搅碎满池倒影,竟让人错以为置身江南。
可抬头望见不远处高耸的宫殿楼宇,红墙与金顶在水光中相映,又瞬间拉回思绪:这是独属于云天宫的融合之美,把宫殿的庄严与园林的雅致,揉成了南国独有的风情。
若说建筑是云天宫的“形”,那文化便是它的“魂”。行至主殿,一尊600多吨的弥勒佛铜像端坐殿中,成了全场的焦点。围着铜像绕行,能看见底座上的石雕“百子图”,每个孩童的动作、神情都不重样,刀法细腻得连衣料的褶皱都清晰可见。
殿内两侧的展柜里,玉雕“清明上河图”、铜雕“八仙过海”依次排开,每一件都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的结晶——比如那玉雕,既保留了玉石的温润,又用现代雕刻手法让画面更富层次感,难怪说这里承载着5000年的历史文化,每一件展品都有丰富的内涵。
在玉林云天文化城,我感慨万千,再次被玉林人发展文旅业的手笔震撼。
我想起资料里说,这座建筑耗时15年、耗资30亿建成,此刻才懂这份投入的意义:它不只是一座AAAA级景区,更是一个“文化容器”,把木雕、石雕的技艺,把民俗、历史的记忆,都装在这红墙金顶里,等着每个到访者来探索、来读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