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沟北面有一座古庙院,名为“无极山朝阳洞庙院”,当地百姓简称为“无极洞” ,这里是一处道教圣地。道教旧称五斗米教,由张天师张道陵所创。
无极洞古庙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尤为热闹,庙院供奉的主神是无极老母,也就是人类始祖“女娲娘娘”。
女娲娘娘神通广大,造人、补天、做媒皆能。她时常视察人间,访民间疾苦,惩恶扬善,九月初九便是她例行巡视之日,故而人们纷纷前往圣地烧香供奉。无极山朝阳洞庙院的诸神皆颇为灵验,老母神更是如此。
传说曾有一位香客带着五六岁的孩子逛庙会,孩子对大人说:“这地方我熟悉,我们常在草丛里玩耍。”大人听后疑惑不解,原来这孩子是祈赐而来。
还有一回,我小弟在沟边放牛,牛贪吃不慎滚到沟底,腿骨折断,腰部受伤。三月十八石婆庙会时,母亲让堂主询问神灵,老家的牛麦收时能否使唤碾场。
神附堂主之身说道:“一头花母牛,摔下庙前深沟,若非老母爷搭救,早已一命呜呼。老母爷救下大花牛,主人无需多愁,牛很快便能痊愈,不耽误麦天用牛。”听了神示回来后,精心调养多日,每日还牵牛散步。夏天碾麦时,牛套上便能使用,坚持了一整个麦收时节。
洞沟距东关十里之遥,神灵怎知是头花母牛?实在神奇!
解放初期,无极洞打神,还发生过一件怪事——打神
上级派遣基干民兵前去捣毁神像,众人劳累了一整天,疲惫不堪。此时,唯有北边供奉玉帝的神像尚未处理,大家商议次日再行动。然而,当晚突降一场暴雨,洪水肆虐,将场院冲得沟壑纵横,就连登顶的便道也被冲刷得无影无踪,玉皇洞孤零零地悬在半空。
民兵们因任务未能完成,担心无法交差,便回村搬来梯子,将两节梯子捆绑在一起,靠着山崖向上攀爬,不料梯子突然断裂,有人受伤,打神任务就此失败。
1997年,修庙塑神之风兴起,余庄退休教师李俊民找到在礼村负责此事的人,表明准备修复无极洞院。
当时负责人腿痛无法前往,李俊民拉着他说:“神很灵验,你去一趟腿就不痛了。”结果负责人去了回来,腿果然不痛了,且行走自如。支书深感神奇,决定启动无极洞修复工程,并举办大戏助兴。
大戏初唱时,人山人海。负责人的家人也因此改行烧香拜佛。此后,他们礼佛拜神获得福报,生活顺心,子女成材。无极洞声名远扬至县外,每逢盛会,除县内各地的善男信女前来上香,县外三门峡、栾川等地也有众多香客专程赶来参拜无极老母,只因无极洞是无极老母的“老家院” 。
相传,“南山走,北山转,梅鹿山寺院打一站,无极洞才是老家院”。
梅鹿山寺院的诸神,皆从余庄镇洞沟无极洞迁来,并有碑石为证。碑石拓片原本收藏于县道教协会。每年农历九月初六梅鹿山寺会后,香客们便结伴前往无极洞上香,常常一住便是数日。然而近几年,因缺少大戏助兴,香客数量锐减,昔日盛景不再。
在此,诚挚恳请四方亲友前来为古会捧场助力,万分感谢!相信神定会赐福于善心之人。无极洞乃本县善人的共同财富。
近期出土四通古碑:其一为清乾隆七年火神洞残碑;其二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樊树里、王召里香客所立的“老母祖师圣社社首碑”及修建杨柳二祖店碑文;其三是柏原村香客捐资修建观音老母洞的相关碑记(碑文已遗失);其四为清光绪二十四年在礼村民重修无极洞碑记,记载田乡绅名士张敬修、王殿臣等27位热心人士,倡导组织全村22姓、221户村民,捐资筹钱三百八十千文、银六十五两二钱八分,历时三年重修无极山朝阳洞庙院,重塑众神金身。(碑文将另行发布,敬请关注)
还有一种奇妙的天象,无论秋季降雨持续多久,到了九月初九这天,必定晴空无雨,仿佛是为了便于老母出巡,方便百姓赶会。传说,这是女娲补住了下雨的天所致。
通常,九月初九的夜晚会降下净山雨,将大会期间产生的垃圾粪便冲刷殆尽。往昔的古会规模宏大,会上还会唱对戏。
由于场地有限,戏台都搭建在麦地里,戏场中的麦苗被踩踏成坚硬的平地,然而到了第二年,这片麦苗却长势最佳,收成也最高。人们都说,这皆是敬神的功劳,是神灵的庇佑,您觉得呢?
在当下时代,身为中国人,理当进一步解放思想,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传播无极文化与道教文化理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应不遗余力地为其弘扬振兴摇旗呐喊、贡献力量。对于无极洞文化的复兴,更需我们踊跃解囊相助,如添砖加瓦般,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这些承载着民族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光彩,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马生彩,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19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19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