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可当我踏入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才知世间水景竟有这般玲珑剔透的模样。清晨的阳光透过层叠的树叶,在青石路上洒下斑驳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苔藓与草木的清冽气息。远远望去,一道碧绿的溪水如翡翠玉带,在群山间蜿蜒流淌,溪水之上,一座古桥横跨两岸,那便是闻名遐迩的小七孔桥。
站在桥边,只见溪水清澈见底,游鱼细石历历可数。阳光照射下,水面波光粼粼,仿佛撒满了碎金。抬头望天,蓝天白云低垂,与两岸的青山、碧绿的溪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忽然想起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的诗句,眼前的小七孔桥一带,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幅天光云影交织的灵动画面?
小七孔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 年),是古代黔南通往广西的交通要道。桥由七孔石拱组成,长 25 米,宽 4 米,高 5 米,横跨在响水河上。桥身爬满了藤蔓与蕨类植物,古色古香的桥体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显得格外和谐。桥洞呈半月形,七个桥洞相连,形成了 "七孔映月" 的奇观。
抚摸着桥身的石块,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仿佛能听到百年前马帮经过时的铃铛声。桥的两端各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楼阁上的雕花虽已有些斑驳,却依然可见当年的精湛工艺。桥边的石碑上刻着 “小七孔桥” 四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据当地老人说,这座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附近少数民族的 “定情桥”,许多青年男女曾在此互诉衷肠,定下终身。
沿着响水河向上游走,远远便听见轰鸣的水声。转过一个弯,拉雅瀑布赫然出现在眼前。瀑布高约 30 米,宽约 10 米,从陡峭的山崖上倾泻而下,如同一道银色的水帘,悬挂在青山之间。水流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万千水花,如飞珠溅玉般洒落,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站在瀑布脚下,感受着水花带来的清凉,仿佛置身于一个水晶世界。瀑布的水流汇入响水河,形成了一个碧绿的深潭。潭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的山峰和树木。忽然想起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拉雅瀑布虽没有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却有着小家碧玉般的灵秀之美。
离开拉雅瀑布,继续向上游走,便来到了六十八级跌水瀑布。这是一段长约 1.6 公里的河道,水流从高处层层跌落,形成了六十八级瀑布和跌水。水流时而湍急,时而舒缓,在山间蜿蜒流淌,如同一首跌宕起伏的交响乐。
瀑布的水流撞击在石头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山谷间回荡。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藤蔓缠绕,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屏障。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水面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走在河边的石板路上,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
卧龙潭是小七孔景区的另一个著名景点,这里的瀑布如同一道绿色的屏障,横亘在山谷之间。瀑布的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幕,水幕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卧龙潭的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潭边的山峰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潭水从坝体上倾泻而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瀑布的水流如珍珠般洒落,坠入下方的深潭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响水河是小七孔景区的主要河流,因水流撞击石头发出清脆的声响而得名。河水清澈见底,碧绿如玉,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河面上,偶尔有几只竹筏飘过,竹筏上的游客们尽情地欣赏着两岸的美景,发出阵阵惊叹。
河岸边,树木繁茂,藤蔓缠绕,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走廊。走在河边的石板路上,听着河水的流淌声和鸟儿的鸣叫声,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忽然想起刘禹锡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的诗句,响水河的流水不正是这样,前波未灭,后波又生,永不停息地向前流淌。
鸳鸯湖是由两个大湖、四个小湖组成的湖泊群,因湖中有许多鸳鸯栖息而得名。湖水碧绿清澈,湖面上波光粼粼,四周群山环绕,树木繁茂。乘坐小船在湖中荡漾,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梦境。
湖中有许多小岛,岛上长满了茂密的植被,不时有鸟儿从岛上飞起,在空中盘旋。湖水的深处,有许多水草和鱼类,偶尔可以看到鱼儿跳出水面,溅起一片水花。湖的周围,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石头上长满了苔藓和蕨类植物,显得格外古朴。
水上森林是小七孔景区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这里的树木生长在水中,形成了 “树在水中生,水在林间流” 的奇观。走进水上森林,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树木的根部浸泡在水中,枝叶却依然茂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水流在林间蜿蜒流淌,形成了许多小瀑布和跌水。走在林间的石板路上,感受着脚下的湿润和清凉,听着水流的声音和鸟儿的鸣叫声,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水面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给整个森林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小七孔景区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这里居住着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为景区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魅力。
在景区的一些村庄里,可以看到传统的少数民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屋顶覆盖着青瓦,显得古朴而典雅。村民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在田间劳作,在河边洗衣,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在一些村庄的广场上,还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的歌舞表演。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表演着欢快的舞蹈和动听的歌曲,游客们也纷纷加入其中,跟着一起舞动,场面十分热闹。
写到此处,诗意来临,便赋诗二首,以表达黔南秘境的平仄之美。
其一《小七孔览胜》
黔南奇景数小七,
古桥飞瀑两相宜。
拉雅飞流如玉带,
卧龙奔涌似虹霓。
六十八级跌水秀,
千万顷波映山奇。
游人到此心自醉,
疑是仙境落尘泥。
(注:这首诗描绘了小七孔景区的主要景点,首联总写小七孔的奇特美景,古桥和飞瀑相互映衬;颔联具体描写拉雅瀑布和卧龙潭瀑布的壮观景象;颈联写六十八级跌水瀑布的秀丽和湖水倒映山峰的奇妙;尾联表达了游客们对小七孔美景的陶醉之情。)
其二《游荔波小七孔》
荔波山水天下奇,
小七孔桥横碧溪。
瀑布轰鸣如雷响,
溪流清澈见底晰。
水上森林藏秘境,
鸳鸯湖中觅情依。
何日再游黔南地,
重览此景心自怡。
(注:这首诗表达了对荔波小七孔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首联点明荔波山水的奇特,小七孔桥横跨碧溪;颔联描写瀑布的轰鸣和溪流的清澈;颈联写水上森林的神秘和鸳鸯湖的情意;尾联表达了希望再次游览荔波小七孔的愿望。)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晚霞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铺展在天际。阳光洒在小七孔桥上,为古桥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显得格外壮观。瀑布的水流在夕阳的照射下,呈现出金黄色,如同一道金色的帘幕。
游人们纷纷拿出相机,捕捉这美好的瞬间。有的静静地站在桥上,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有的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还有的在少数民族村庄里,品尝着当地的美食,感受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离开小七孔景区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回头望去,小七孔桥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瀑布的轰鸣声也渐渐远去。但荔波小七孔的美景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些碧绿的溪水、壮观的瀑布、古老的石桥、茂密的森林,还有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都成为了我心中最美的记忆。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荔波小七孔的美景,就像一首悠扬的乐曲,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热情和淳朴。荔波小七孔,你是黔南秘境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愿你的美丽永远留存,愿更多的人能领略到你的魅力。
作者简介:周毅文、男、汉族、生于1961年6月,四川武胜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79年11月参加工作,曾在西藏军区服役,党政机关退休干部。中国书法学会会员、国礼艺术家、新时代人民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功勋人物、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作家书画家百科大辞典》收录人物。文学作品多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赛中获等次奖,并在多个网络媒体上展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