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夏日报】
当沙漠酒店一房难求,当黄河畔的民宿集群成为网红打卡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旅游火热度的增长,更是宁夏的住宿业正从简单的“床位供给”向多元的“体验经济”跃迁。
我区住宿业的升级,反映的是消费者更多元化的需求。过去,旅馆提供的是行程中的“歇脚点”,价值体现在床位数量和区位优势;而今,宁夏正在做一场“价值加法”:中卫沙漠星星酒店的天文观测体验,让住宿成为探索星辰的起点;镇北堡民宿的西夏陶艺工坊,让房间成为文化传承的课堂;贺兰山下的葡萄酒庄民宿,将睡眠空间延伸至品酒、研学、生态农业的复合场景。价值不再依附于“住”本身,而是生长于“住之外”的体验深度。
但热潮之下仍需冷静思考。旺季千元难求一房、淡季门可罗雀的波动,揭示出行业抗风险能力的不足;“网红易朽、长红难求”的规律,提醒着体验需要持续迭代;标准化服务与特色化体验之间的张力,仍是许多从业者的两难命题。破解之道,或许在于构建“共生生态”——让住宿企业与农产品加工、文化创意、户外运动等产业联动,形成“住+”产业链,从而平抑季节性波动,提升综合收益。
如今,游客要的不是匆匆路过,而是沉浸体验;不是标准化服务,而是个性化连接;不是孤立住宿点,而是融入生活方式的旅行场景。当宁夏的民宿成为展示西部风情的“窗口”,当酒店成为区域产业的“会客厅”,住宿经济便超越了旅游配套的范畴,成为乡村全面振兴、文化传播、消费升级的重要支点。
从“有得住”到“住得好”,一字之变,折射的是发展理念之变。这条路没有终点,唯有持续创新、提升服务,方能让住宿真正成为宁夏递出的一张闪光名片。(宁夏日报记者 王瑞)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