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怡然晋中 心中的家”2025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新发展交流活动在山西省介休市张壁古堡启幕。
本次活动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晋中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介休市委、介休市人民政府承办,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来自全国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所在省份的文旅部门负责人、非遗专家学者、传承人代表及山西省内19县(市、区)文旅部门有关人员共370余人齐聚张壁古堡,共话非遗整体保护,共谋文化生态创新。
伴随着威风锣鼓《鼓舞盛世 大义千秋》的铿锵鼓点,启动仪式正式开始。随后,左权民歌《又唱桃花红》、木偶戏《道是无“声”却有情》、祁太秧歌联唱《黄土根韵》、晋剧《大登殿》选段等4个非遗节目轮番上演,非遗传承人精彩的演绎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八大篇章串起“家”的叙事。此次活动利用张壁古堡原有街巷、地道、庙宇、民居,打造“1+8”沉浸式展览体系: 1条“家文化”动线,8大主题篇章——“叩响家门·乡音启程”“家乡风物”“家风传承”“家味记忆”“家艺巧琢”“家戏春秋”“家传武技”“家国天下·此心安处是吾乡”。
130余项非遗、2000余件(套)展品沿动线错落分布,清徐老陈醋的酸香、平遥推光漆的亮泽、介休琉璃的精美……嘉宾们漫步其中,或是驻足凝视一件手工艺品,或是轻嗅那熟悉的家乡味道,对家的眷恋在心底悄然复苏。
扎染院中蓝天与染布色彩错落
游客们在陈醋院门口品尝徐沟灌肠
动态展演+互动体验“见人见物见生活”。关帝庙前,《大义》情景剧再现晋商精神;校场上,太谷形意拳传承人神采奕奕;扎染院里,白族扎染、苗族彩色蜡染、湘绣、蜀绣、粤绣和藏族唐卡“百花齐放”;璃韵阁中,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宝丰汝窑、洛阳唐三彩和高平珐华器“群瓷闪耀”;陈醋院中,听一曲太原莲花落的传统说唱,嗅一缕浓郁的陈醋香气,再尝一口筋道的徐沟灌肠,好不乐哉......张璧古堡中共设置婚俗院、乡味斋、皮影院、围棋院共20余处非遗点位,游客可看、可尝、可触、可用,非遗在这一处处院落中逐渐鲜活起来。
游客在微塑展示台前游览
游客与剪纸非遗传承人合影
“跨时空对话”创造非遗新形态。在“数智体验”特色展区,4组全息投影还原国家级非遗项目心意拳的拳法精髓,5组高亮度全息风扇通过类比闪现等拍摄剪辑技术呈现山西非遗绝技,混合现实技术将铁佛寺二十四诸天造像进行1:1立体还原。在这个集“全息复活、交互感知、全景漫游”于一体的沉浸式非遗数字展厅内,千年非遗在数字空间中与观众展开天马行空的跨时空对话。
深度研讨让保护理念落地生根。10月27日下午,2025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讨会同步举行。中山大学教授宋俊华、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非遗部主任葛磊、江西省非遗中心研究馆员傅安平、晋中学院钱永平教授等专家学者,与来自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区代表围绕“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与创新发展”展开深度对话。
晋中市文旅局党组书记齐宏亮表示,下一步,晋中将持续放大“文化生态+旅游”“非遗+科技”的综合效应,让文化生态保护成为山西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的“晋名片”,让更多游客在山西“记住乡愁、找到归属”。
来源:山西省文旅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