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秋日,天愈高,云愈淡。北疆的阿勒泰地区,山峦、河谷、湖泊、公路,皆浸染在明净而丰饶的氛围之中。
自阿勒泰出发至终点喀纳斯,途经阿禾公路。这条全长209.45公里的公路,将阿勒泰市与禾木村紧密相连,也将无数美景串珠成链。阿禾公路如一条灰带,蜿蜒于群山之间。车行其上,恍若漂浮于色彩的海洋。公路两旁,白桦亭亭而立,叶片已尽染金黄,阳光穿过枝叶间隙,碎金般洒落路面。时有微风掠过,叶片簌簌而下,宛如金蝶翩跹。远处山峦层叠,阳坡尚存些许翠色,阴坡则已被秋色攻陷,呈现出深红、橙黄、赭石色交织的绚烂图景。
公路盘旋而上,景致随之变幻。突然,令人惊叹的景象映入我的眼帘——远处群山之巅已然披上了银装。雪山峰顶在阳光下闪烁着洁白的微光,与山下斑斓的秋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在一处观景台停下车,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空气中混合着松针、野果的清香和一丝雪后的凛冽。
继续行驶,我正回味雪山秋林的壮美景致时,前方忽然上演起一场“交通管制”——一群牛羊绅士般踱步而来,它们毛茸茸的尾巴悠闲地摆动,脖子上的铜铃叮当作响,俨然把这条景观大道当成了自家牧场。我们停下车,加入了由三五辆越野车组成的“等候队列”。小羊羔们好奇地用鼻子轻触轮胎,仿佛在品鉴这款“铁皮怪兽”的滋味。这番意料之外的驻足,反倒让我们有幸细细品味起眼前这幅生动的放牧图,恰是阿勒泰最原汁原味的风景。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这次没有去禾木村,而是直达喀纳斯。到达喀纳斯时,河水碧绿如翡翠,水流湍急处溅起白沫,与两岸的金黄形成鲜明对照。河畔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里升起袅袅炊烟,牛羊在草场上悠闲地啃食着秋草。牧人骑马的身影在逆光中化为剪影,与这天地山川融为一体,自有一番亘古的宁静。
愈往前走,景致愈奇。转过一道山弯,眼前豁然开朗——喀纳斯湖静静地卧在群峰之间,如一块巨大的碧玉,镶嵌在金黄色的绒毯上。湖水呈现出蓝绿色,湖面平静时,倒映着四周的山色与天上的流云,虚实难分;微风起时则涟漪轻荡,碎光万点,耀眼得很。
我沿湖而行,湖畔的泰加林已然换上了秋装,西伯利亚红松、云杉、冷杉层次分明地展示着各自的色彩。林间空地铺满了落叶,踩上去柔软而富有弹性,偶尔有松鼠窜过,抱着一颗松果,机警地望人一眼,又倏地隐入树丛不见了。
既至喀纳斯,不可不登观鱼台。此台位于湖西岸的一座山顶上,需攀登1000多级木阶。拾级而上,两旁树木参天,秋色正浓。及至台顶,视野豁然开朗。整个喀纳斯湖尽收眼底,形如一弯新月,静静地躺在山的怀抱中。远处山峰白雪皑皑,与山下斑斓的秋色形成鲜明对比。我凭栏而立,任山风拂面,只觉得心胸开阔,烦心事尽消。
下得山来,腹中已是空空。当地友人带我到一个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品尝地道美食。毡房内铺着花纹地毯,中间置一矮桌,大家盘腿围坐。先上来的是一壶热腾腾的奶茶,奶香与茶香交融,咸中带甜,暖人肠胃。继而手抓羊肉登场。大块羊肉盛于盘中,肥瘦相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依当地习俗,以小刀割肉而食,肉质鲜嫩无比,毫无腥膻之气。毡房的主人笑道:“这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肉质自然不同。”我们佐以皮芽子(洋葱),更添风味。手工擀制的那仁面片宽薄均匀,与羊肉、洋葱同煮,汤鲜面韧,美味至极。还有包尔萨克——一种油炸的小面团,金黄酥软,蘸着奶茶食用,别有一番风味。餐后,主人拿出马肠子与风干肉招待我们。马肠以马肉灌制,烟熏而成,切片食用,咸香韧实,佐酒最佳。风干肉则需撕成细条慢慢咀嚼,肉香愈嚼愈浓。
暮色四合时,步出毡房,但见四野寂静,唯闻远处牛羊归圈的铃声。天空由蓝转黛,群星渐次显现,明亮如钻,仿佛伸手便可摘到。想起日间所见所闻,我只觉得这阿勒泰之秋美得盛大、热烈,仿佛要在寒冬来临前,将所有的色彩与温暖一次性挥霍。
翌日清晨,雾起湖上,如梦如幻。我站在神仙湾的木质观景台上,目睹一场天地间的缥缈幻境。
晨雾正从湖面苏醒,起初只是几缕轻纱在水面徘徊,倏忽间便蒸腾成漫天云絮,将整片河谷温柔包裹。白桦林的金色树冠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悬在空中的金色岛屿。墨绿的云杉化作深浅不一的剪影,像是用湿墨在宣纸上晕开的写意画。雾气在湖面流转舒卷,时而露出翡翠色的水面碎影,时而将整个天地融成奶白色。偶尔有鸟鸣穿透雾霭,声音被水汽浸润得圆润清亮,更添几分秘境幽深。当晨曦初露,雾幔被染上淡淡的金粉色,恍若有仙人正提着纱灯在云雾间巡游。这流转的雾霭让山峦失去了重量,让秋林化作了水墨,也让我恍惚置身于天地初开的仙境……(作者:蔡琪琳;编辑:徐欣馨)
原题:《北疆秋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