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太原,少不了银杏的浪漫。晋祠博物馆、迎泽公园、森林公园等景区公园,滨河东西路、青年路、阳兴大道等城市道路,处处闪烁着金色的光泽,是太原秋景中最具辨识度的一抹颜色,也是广大市民拍照打卡的热门取景地。
然而,如画美景中看不到的是,银杏果成熟落地后被踩烂,慢慢腐坏,其味道非常呛人、熏人、折磨人。
银杏果落味难闻
在太原植物园银杏大道,行人脚步间时常传来“咯吱咯吱”的声音,地面上散落着一些被踩碎的银杏果,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臭味;森林公园内,银杏成林、金叶如瀑,如画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但在银杏果掉落密集处,空气中却飘散着一股酸臭味,令不少游客捂着口鼻绕行。还有龙潭公园、街心公园、双塔公园等处也是如此。
同样的情景在城市道路也频频上演。青年路、双塔西街、老军营小区等处,道路两旁银杏密集,每年此时秋景醉人、秋韵怡人。可落下的银杏果掉在路上、掉在车上,却是黏黏糊糊、味道呛人。一位居民表示:“早上开车前得先擦一下玻璃,不然一开车门,那股味儿飘进来能熏一路。”
种子缘何这般臭
满树的金黄,飘飘洒洒的落叶,描绘出秋天的诗意。然而近距离感受,迎来的却是“嗅觉震撼”。这矛盾的体验让不少人心生疑惑,为什么银杏果这么臭?
记者询问市园林科创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得知,人们口中所谓的“银杏果”,其实并不是果实。因为银杏是裸子植物,没有果实结构。人们看到的“果子”,其实是它的种子,外层的肉质组织叫外种皮。外种皮里富含丁酸、戊酸等短链脂肪酸,这些物质会在种子破裂、发酵后挥发出强烈的气味。
银杏被称为“活化石”,亿万年的进化选择了这种味道,这是植物吸引食腐动物传播种子的策略。只是到了今时今日,这种“自然本能”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只剩下扰人的味道了。
难舍秋日“代言树”
尽管臭味让人困扰,但太原的秋天却离不开银杏。无论景区公园还是街道小区,处处遍布银杏,太原的秋天已和这抹金色“深度捆绑”。
市园林科创服务中心专业人员表示,银杏具有耐寒、耐旱、抗污染等特性,非常适合北方城市。虽然有气味问题,但与某些高致敏树种相比,银杏对过敏体质的人群也更加友好。
尤其银杏的美更加让人难舍难分。当下的太原,正在大力推进“园林城市”建设,种树栽花从简单的“绿化”逐步迈向“美化、彩化、优化”,银杏的“颜值”优势愈发凸显。“在太原这样四季分明的城市,银杏的颜色转变契合人们对秋的想象。”
保景除味找平衡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去除银杏这股味道呢?据了解,当下还没有能抑制银杏结种或去除臭味的手段。因为银杏虽是雌雄异株,只有雌株会结种,但在幼苗时期却无法分辨性别。种植时主要依据树形、成活率来选择树种,没有专门的性别筛查手段。一旦等到树长大,雌株开始结种时,表示树木已经成材了,很难再调整。
只能是在保景和除味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据了解,银杏的臭味并非从树上开始散发。只有当种子落地、破碎,外种皮中的酸性物质被释放并与空气、阳光、雨水作用时,气味才会迅速扩散。只要把握这个时间点,还是能做一些工作的。
比如在各个公园,游客就是来看漫天落叶、金黄大道的,如果因为味道就把叶子和种子一并扫掉,那么景观也没了,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所以园方一般都是分阶段清理:落果初期随落随扫,集中落叶期暂缓清理,等树叶落尽后再统一清扫冲洗,“要保留银杏最美的那几天。”
记者 刘晓亮 太原晚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