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市归来,一抹凄楚挥之不去,总感觉熊熊大火追逐着人四散奔逃,他们痛苦、哭嚎,惊骇眼睛里是彻底的绝望……。
不怕露怯,除了N年前地理老师讲过其为我国蕞北知识点外,我对漠河市的认知如一张白纸。
漠河市有三处景点:北极星广场、火灾纪念馆、松苑公园。北极星广场山岗上有一个11.8米高的不锈钢天鹅之顶北极星造型雕塑,寓意祖国北陲昂首腾飞。
北极星广场雕塑全景
雕塑特写
回首一望是漠河市的主街道
火灾纪念馆为一座白色长方形三层建筑,中部为一个六根圆形立柱托举圆形穹顶设计,门楣上题写 “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黑字馆名。
馆内肃穆、沉静,分设13个展厅,采用高科技通过沙盘、场景复原,幻影成像等技术还原了一九八七年五月六日,漠河、塔河两县突发森林大火,五月七日晚火魔以雷霆万钧之势,以短短五个小时推进百余里的速度横扫了西林吉、图强、阿穆尔以及育英、盘中、马林等三个林业局、九个林场全过程。
火灾纪念馆全景
门楣上有“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题字
不堪回首的一九八七年五月六日的日历一页
一幅幅黑白照片、一个个实景模拟,一行行文字使人无形中融入了当年火灾场景中,感受了火魔的肆虐……。一时间,大兴安岭浓烟滚滚,神州北极烈焰腾腾,一片片森林被吞噬,一栋栋房屋被焚毁,一个个鲜活生命在消逝。巨大灾难持续二十一天致五万余人无家可归,二百一十一人葬身火海,二百六十六人被烧伤,其惨烈令天地为之变色,世界为之震惊。
山岭原有的满眼绿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残墙、断壁、废墟、焦土,一根根黝黑的烟囱仿佛一座座墓碑,一块块惨白布块包着烧焦的尸骸,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转瞬之时,林毁城亡,百业俱废。那情那景像一部无声电影,把我起初认为大兴安岭火灾只局限于山林里,而非损毁城市的想法颠覆地稀巴烂。
我摘录了一段“人间炼狱”为题的文字:“一个四口之家,父亲拿着一把铁锹,母亲背着包裹,两个孩子提着录音机和电视机,父亲想把这点财物埋起来再跑,可是,买没等他把铁锹挖进土里,一家人就被大火烧成了一团……”
房屋在大火中融化
大火后的一排排烟囱
模拟仿真当时四散而逃的人群
被大火烧死在家中的残骸
人们携家带口,四散奔逃
……
松苑,与纪念馆一街之隔,实则一个原始森林公园,东西长282米,南北宽182米,有5068株松树;仰天一望,一棵棵松树高耸入云,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散发着丝丝松香气息,一场毁城灭林的大火竟唯独遗忘了这一片森林,为了忘却的纪念,每一棵树上有了一个“身份证”。
松苑公园大门口的石头
松苑里的原始森林
每一棵树有了身份证
我走在大街上,眼前是一条条笔直干净的街道,两侧是异域风情亮丽的建筑,可有谁知道漠河经过1958年一场洪水和1987年一场大火两次蹂躏后,漠河!经过百折不挠的奋斗,终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了。
漠河市区一景
漠河市区二景
我将乘车启程了,遗憾没能找到当年火灾亲历者一问,尽管我努力了。老天好像善解我意,在火车上竟遇到一位本地五十多岁的兰女士,当年十七岁,曾经的苦难还历历在目,她说:一家五口人住在有小院的木构房里……,火焰在树梢上飞,热浪一步步逼近……,警报响起、一辆辆卡、,一队队警察、武警、解放军战士跑来……、居民被推上卡车……,小河边搭起帐篷……,等到回来时,一栋栋房子化为了黑色的残垣断壁,四处青烟缭绕……,唯独每家厕所保留了下来,她一直想不明白,就如松苑那片原始森林一样成了谜……。
兰女士正在讲述火灾发生时的惨状
思绪随着火车轮飞转,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但有不测风云,灾难面前的人类显得那样渺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