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从广东韶关乘火车到长沙旅游。
长沙火车站
在长沙游览了长沙马王堆汉墓遗址,太平古街,橘子洲,湖南省博物院,黄兴路步行街,湖南第一师范,天心阁,长沙博物馆,坡子街,杜甫江阁,新民学会旧址,岳麓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爱晚亭,岳麓书院),潮宗古街。
长沙马王堆汉墓遗址
长沙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街道。1972-1974年先后进行3次考古发掘,共发掘出三座墓葬,其中二号墓为利苍之墓,一号墓为利苍之妻辛追之墓,三号墓墓主人为利苍之子。现在开放的是三号墓利苍之子的墓址。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 一号墓出土一具保存完好、并未腐烂的女尸,即墓主人辛追夫人的尸体。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活动,血管清晰可见,软结缔组织尚有弹性,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为世界考古史上前所未见的不腐湿尸,此后将此类古尸命名为马王堆尸。3个墓葬同时出土了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
2013年3月5日,马王堆汉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6月,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2021年10月18日,马王堆汉墓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太平古街
戏台
长沙太平古街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占地面积约12.57公顷,是长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条老街,有“千年太平街,一部长沙史”的美誉 。太平古街自战国时期起就是长沙城的核心地带,清朝嘉庆年间,因政府在大西门和小西门之间新开太平门而得名。1904年长沙开埠后,英国商人在此开设长沙第一家洋行。1936年左右,各类商号达132家。2005年,长沙市政府对其进行修复改造,保留了明清时期的街巷格局。整治后的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保留了贾谊故居、长怀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楼旧址、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文物古迹和近代历史遗迹,也给乾益升粮栈、利生盐号、洞庭春茶馆、宜春园茶楼等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注入生机。
橘子洲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位于望江亭以北,面向东南,总高度为32米,东西长83米,南北宽41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毛主席雕塑,展示了1925年毛泽东风华正茂的形象。
问天台
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湘江中心,是湘江中最大的名洲,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西晋时因盛产美橘得名“橘洲”,唐宋时成为风景胜地,1904年长沙开埠后,洲上建有外国领事馆等。民国十四年(1925年),毛泽东同志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012年,长沙市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橘子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省博物院
里耶秦简
玉蟾岩遗址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附近,是一处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文化遗存,大约是一万五千年前。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和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制品,被誉为“天下稻源,神州陶祖”。
马王堆出土文物
湖南博物院庞贝古城特别展。
庞贝古城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维苏威火山脚下,是意大利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罗马城市遗址 。庞贝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80年沦为罗马殖民地。在罗马统治时期,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建造了许多私人及公共建筑,成为富人的乐园。公元62年,维苏威火山地区发生剧烈地震,庞贝古城损失严重但随后重建。公元79年8月24日(一说为10月24日),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落下的火山灰和火山砾掩埋了整座城市,庞贝从此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1594年,建筑师多梅尼克·方塔纳在开挖运河时经过庞贝古城遗址,这是该古城第一次被发现,但系统化的发掘则始于1748年。庞贝古城由于保存的完整性和重要性,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为现代人提供了对古罗马城市生活的深刻了解,通过对遗址的研究,可揭示古罗马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等信息。
湖南省博物院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现总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湖南博物院有展厅面积为2.7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湖南博物院共设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展览。
2008年5月18日,湖南博物院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黄兴铜像
黄兴路步行街。 黄兴铜像,2004年为纪念黄兴诞辰130周年而立,净高5.6米,基座高2.2米,基座立面有4个浮雕,展现黄兴的重大事迹。
黄兴路步行街位于湖南长沙河东老城区和河西开发区交界处,是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及旅游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素有“三湘第一街”之称 。
第一师范旧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公办高校,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 。学校前身为南宋理学家张栻于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举办现代师范教育,1912年更名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49年改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毛泽东最早的影像
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萧子升进行了一次游学式社会调查 。当时,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萧子升已从第一师范毕业,正在楚怡小学教书 。毛泽东受《民报》上两个青年学生徒步旅行全国的报道启发,想进行社会调查,萧子升提议以游学的方式进行,毛泽东表示赞同 。他们没有带钱,穿着草鞋,带着雨伞和简单包袱就出发了 。一路上,他们靠给店铺、庙宇写字、写对联、代写书信等换取盘缠,有时也会借宿在相识的同学家中 。他们头顶烈日,风餐露宿,走过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行程九百余里 。在游学过程中,他们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学士名流、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人、地方官吏等,了解了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以
及社会风俗 。毛泽东特别注重接近农民,主动跟农民拉家常,还帮他们干农活 。这次游学经历让毛泽东对湖南的省情、风土人情,特别是农民的实际生活有了深入了解,也为他后来领导中国革命打下了基础 。
第八班教室
毛主席在第一师范八班上课的教室和座位。
第一师范老师。
第一师范附小
1920年9月,毛泽东应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易培基之聘,担任第一师范附小主事,他对附小的招生制度等进行改革,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袁吉六(1868年-1932年),榜名仲谦,派名士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史学家,也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国文教师 。
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袁吉六是他的国文教师,1914年四师并入一师后,袁吉六继续担任毛泽东所在第八班的国文教师,直至1918年暑期毛泽东毕业,袁吉六教毛泽东国文长达5年半时间 。
毛泽东对袁吉六非常敬重,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当得知袁吉六的遗孀生活困难时,毛泽东立即去信湖南省长王首道,请省府酌予接济 。1953年,毛泽东还亲笔为袁吉六墓碑题字“袁吉六先生之墓”,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为人题写墓碑 。
毛泽东与湖南第一师范有着深厚的渊源,他在此求学、工作共8个春秋,湖南第一师范对其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 。 1913年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1914年,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泽东被编入第八班,至1918年暑期毕业,他在一师度过了5年半的师范生生活。期间,他得到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等名师指点,与蔡和森、何叔衡等进步青年结为挚友,共同探讨救国救民之道。他还通过阅读《新青年》等报刊了解新思潮,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主持学友会工作,举办工人夜学,积累了丰富的社会活动经验。
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在湖南第一师范开始形成。他在此期间深入研究哲学、伦理学等,撰写了《心之力》等文章,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还通过“游学”等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现实,形成了关注民生、救国救民的思想理念。1918年4月,他与蔡和森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该团体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0年9月,毛泽东应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易培基之聘,担任第一师范附小主事,他对附小的招生制度等进行改革,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学校还培养了何叔衡、蔡和森等一批国家栋梁,涌现了段德昌等280余名革命烈士,汇聚了徐特立、杨昌济等一批教育名师大家。
学校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心阁
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天心路17号,是长沙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为国家4A级景区 。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原名“天星阁”,因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抚军杨锡主持兴建,改名天心阁。抗战期间,天心阁因“文夕大火”烧毁,1983年,依原阁旧貌重建。天心阁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呈弧状分布。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及车、马、龙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 天心阁地势高峻,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时,西王萧朝贵率军攻打长沙在此作战;抗战期间,作为长沙会战的重要阵地,见证了抵御日军的英勇事迹。阁旁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现存251米,是长沙古城墙唯一遗址,城墙上的月城、炮洞等军事设施保存完整,对研究古代军事城市防御具有重要价值。天心阁曾是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这里也是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清代大学者黄兆梅的“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等名联流传至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