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底,福建泉州,泉州古城及周边
序
2021年,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收录了位于泉州古城及周边的二十余处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分布图
为探访我国境内的世界遗产景观,同时游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本薇于2025年夏天筹划了此次泉州世遗古建之旅,并于9月底10月初成行,充分领略了我国宋元时期繁盛的海洋商贸中心——泉州的悠久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多元融合的城市风采。
本薇在本次旅行第一站——泉州逗留了近五天,充分游览了泉州的主要世界遗产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市网红地标及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在泉州的两个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汲取养分,体验泉州当地的特色美食,并且在旅途中结识了新朋友,过得愉快而充实。
回顾泉州之旅,拟将内容划分为三篇,本篇为泉州旅行的第一篇,集中介绍了本次游历的九处泉州世界遗产点,包括:开元寺、泉州府文庙及学宫、清净寺、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洛阳桥、伊斯兰教圣墓、老君岩造像、九日山祈风石刻;同时,这几处遗产点也是中国不同批次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薇的泉州旅行所见,期待与您分享~
一、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的泉州古城内,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宋元时期(13-14世纪)奠定格局,历经修葺,是宋元泉州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开元寺坐北朝南,现存中轴线建筑主要有山门(天王殿)、拜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等。其中,明代重建的大雄宝殿,供奉密宗仪制五方佛,殿内斗棋为鸟身人首的迦陵频伽形象,后檐石柱则利用毁废的元代印度教寺院建筑构件,建筑融汇了多元宗教文化元素,是体现宋元泉州多元社群的重要遗产要素。
开元寺东、西塔院分别矗立着五层八棱的镇国塔(东塔)、仁寿塔(西塔),为可登临的外壁筒体内带塔心柱结构,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仿木楼阁式结构石塔,代表了13世纪中国石构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
1982年,作为宋至清代建筑群,开元寺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紫云屏
山门(天王殿)
大雄宝殿
藏经阁
镇国塔(东塔)
仁寿塔(西塔)
天台观塔
晨曦塔影
西街双塔
玲珑宝塔
二、泉州府文庙及学宫
泉州府文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的泉州古城内,始建于唐开元末年(739-741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976年)移建今址,主体格局形成于1137年,历代兴修发展。
文庙与学宫建筑群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为“左(东)学右(西)庙,由位于西侧的儒家祭祀建筑文庙组群,以及东侧的州级地方教育建筑学宫组群构成,两组群均呈中轴对称的院落布局,总体布局由两条轴线组成。
泉州府文庙主轴线,由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大门、洙泗桥、泮宫、棂星门遗址、大成门、金声玉振门、泮池、泮桥、东西两庑、月台、大成殿。学宫次轴线,由南而北依次为照墙、育英门、学池、东西书斋、明伦堂等。同时,附建崇圣祠等各类单体建筑。
2001年,作为宋至清古建筑群,泉州府文庙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之牌坊门
大成门
泮池
大成殿
大成殿龙柱
大成殿内景
崇圣祠
学宫之明伦堂
明伦堂内景
泮池留影
三、清净寺
泉州清净寺,又名“麒麟寺”,阿拉伯文曰“艾苏哈卜大寺”(意即:圣友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的泉州古城内,建于伊斯兰教历400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即1009年),是我国沿海四大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宋元时期泉州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
清净寺为阿拉伯穆斯林制,教历710年(元武宗王大三年,即1310年),波斯(今伊朗)设拉子城侨居于泉州的伊斯兰教穆斯林艾哈默德本·古德西出资重修,奠定了现存建筑群的主体格局,现存建筑群包括门楼、礼拜堂、明善堂、古井及众多碑刻等,其造型精美,形式奇特,结构别致,是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深厚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1961年,作为宋代建筑群,清净寺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净寺门楼
寺前大道
望月亭及望月台
明成祖保护伊斯兰教的圣谕
礼拜大殿(奉天坛)
清净寺留影
四、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始称“顺济宫”,位于泉州市鲤城区的泉州古城内,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祭祀妈祖的庙宇,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
天后宫坐北朝南,总体呈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现存中轴线建筑群,自南向北依次布局有山门、戏台、拜庭、天后殿、寝殿及梳妆楼;两侧为东西厢房、轩房、斋馆和凉亭等附属建筑。
天后宫与泉州的商人群体密切关联,体现出民间信仰与国家意志相结合对海洋贸易发展的共同推动,是体现宋元泉州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
1988年,作为清代建筑群,天后宫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山门
戏台视角的正殿
正殿龙柱
寝殿
寝殿的印度式柱
梳妆楼
天后宫留影
五、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位于泉州市鲤城区的泉州古城内,始建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沿宋代晋江岸线成弧状东西向延伸。城墙长31.5米,宽7.2-7.6米,墙体外壁用条石丁顺分层筑砌,墙心填土及少量碎石,稍加夯筑而成。
2006年,作为宋至明代遗址,德济门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济门城墙遗址
六、洛阳桥(万安桥)
洛阳桥,位于泉州市洛江区,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建桥时,由于洛阳江出海口潮狂水急,江底为滩涂淤泥,无坚实基础,桥基屡被冲垮,于是当时创造性运用“筏型基础”“浮运架梁”“养蛎固基”等先进建桥技艺,堪称宋元时期的世界级工程,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
洛阳桥的建成,使得泉州港口得以更快捷地与福州乃至江浙、中原地区联结在一起,极大地拓展了泉州港口的腹地空间,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发达的商贸经济对陆海交通系统的完善和文化繁荣的促进。
1988年,作为宋至明代建筑,洛阳桥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
1、“筏形基础”,即修桥时先在江底抛置大量石块,形成矮堤,然后用条石丁顺交错砌形成船型桥基桥墩,有效减轻水力冲击。
2、“浮运架梁”,即利用潮涨船高的规律,将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浮运横架桥墩而成。
3、“养蛎固基”,即在洛阳桥下养殖大量牡蛎,利用牡蛎附着石头的胶合作用,将桥基石和桥石凝结成牢固的整体,是古代将生物学运用于跨海桥梁建造技艺的首创。
洛阳桥南端
“海内第一桥”
洛阳桥的“筏形基础”与“养蛎固基”
“万古安澜”
经幢
“晋惠交界”
洛阳桥北端
蔡襄石塑(桥北)
七、伊斯兰教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为唐朝从阿拉伯航海而来的穆罕默德弟子三贤四贤的归真处。千百年来,这座被祝福的坟墓一直受到历代泉州人民和伊斯兰信徒的保护,一方方记事碑记载了对它的修缮。
伊斯兰教圣墓,是我国极为珍贵的伊斯兰教历史文物,也是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兰传播史的重要史迹。
1988年,作为元代古墓葬,伊斯兰教圣墓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山”牌坊
伊斯兰圣墓
管理中心
八、老君岩造像
老君岩造像,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西峰下,凿刻于宋代;造像以整块花岗岩雕凿而成,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子造像,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
老君岩造像,露天屹立,面含笑意,在奇峰碧野的衬托下,更显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的庄严境意,是宋元泉州港口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多元、活跃的文化特征,对泉州商业理念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是体现宋元泉州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要素。
1988年,作为宋至元代石窟寺及石刻,清源山石造像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源山”牌坊
“老子天下第一”
晨跑团
“闽海蓬莱”
老君岩留影
弘一法师舍利塔,兴建于1952年,为六角尖顶、四方塔身的石塔。整座石塔由单间石室和舍利塔组成,内墙正中,镶嵌有辉绿岩雕刻的“弘一律师遗象”,为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为恩师画的《泪墨图》遗像石刻,石塔东侧为大师生前最后遗墨“悲欣交集”巨石,西侧为“弘一大师略传”石碑,弘一法师雕像。
弘一法师舍利塔及雕像
九、九日山祈风石刻
九日山,位于泉州市南安市丰州镇晋江北岸。西晋太康九年(288年),山麓始建延福寺,是泉州最早的佛教寺院。聚居晋江之中原移民,每逢重九,登山怀乡,因此而得名。
古代帆船出海凭借季风驱动,故夏冬两季,泉州地方长官常携市舶司、南外宗正司及其他部门官吏,在九日山麓的延福寺、昭惠庙举行向海神通远王祈求航海顺风的官方典礼,并摩崖刻石记盛。
九日山现存摩崖石刻共75方。其中,分布于东、西两峰的13方有关海外交通及祈风石刻,最早的为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最晚的为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是泉州官方为海洋贸易商舶祈风仪式的实物见证,是体现宋元泉州海洋贸易管理保障的代表性要素。
1988年,作为宋代石窟寺及石刻,九日山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名山”牌坊
延福寺
昭惠庙
登台庙
石佛亭及石佛
“姜相峰”
“九日山”石刻为全山最大的字刻。宋理学大家朱熹曾两游于此,并书“九日山”三字,可惜年久风化无存。清乾降三十二年(1767年),福建军门提督马负书为承先哲表彰胜地之至意,特意补题刊刻“九日山”于石崖上并附记于侧。武状元马负书文武双全,尤擅擘窠大字,是年补题山名后,病逝任上,“九日山”三字遂成其绝笔之作,极为珍贵。
“九日山”
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来到九日山,对现存海交祈风石刻考察后赞叹不已,遂决定留下这方中英文石刻:“在九日山最后一次祈风仪典之后七百余年,我们,来自非洲、美洲、亚洲和欧洲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员,乘坐阿曼苏丹提供的'和平号’考察船来到这里。作为朝圣者,我们既重温这古老的祈祷,也带来了各国人民和平的信息,这也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为此,特留下这块象征友谊与对话的石刻。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时留下英文石刻
摩崖石刻群
西峰之“福”,恭祝有福
- The End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