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溪边草

2025年11月1日,周六。清晨,再次醒来时惊觉约好的爬山时间快到了。出门前匆忙扒了几口老公煮的汤面,就急匆匆赶去和队长他们汇合。队长说,今天的路线在仙居,从龙母峰走到响石山,约9公里。我们从仙居横溪下高速,将车停在响石山景区停车场(本次徒步活动的终点),再让朋友开车过来送我们到溪口张(本次徒步活动的起点),开始择路上山。起步的爬升台阶很陡,我快走了几步,就感觉自己有些晕。低血糖导致的眩晕持续了十多分钟。

队长拿出他的葡萄糖,我吃了两粒,眩晕稍有缓解,但是感觉脚步沉重。因为怕拖累整个队伍的速度,我有些想放弃。队长和队员们一直鼓励我,安姐姐帮我拿包,耐心地等着我,直到我状态恢复正常。

这就是驴友之间最纯粹最直接的友谊。在山野之间,大家都不介意看到他人的脆弱。所以我也不在意自己弱小。我不再逞强,将水果、矿泉水交给太栋,重拾勇气往上攀登。

行至转角处,现一山峰,感觉与以往见过的有些相似,又有一些不同。

继续前行,路的右手边有一爬升野道,上面是一网红风景打卡点,打卡后要原路返回,众人纷纷手脚并用往右边爬,我和九零后留在原地帮他们看包。他们上去拍照片与我分享。

我让九零后看包,决定一个人先行。当我发现自己不再是拖后腿的那个人,心理上的压力开始减轻。还是持续的爬升步道,我的脚步却开始变得轻松。

怕队友们惦记,我在群里给队长发了一条信息,一个人继续往上,越走越觉得冷清。爬升步道又出现分叉,往右是龙母峰风景打卡点。看完风景也要原路返回。因为早上的晕眩,我错过一次看美景的机会,这一次,我不想错过。一个人迈着坚定的步伐前往。

龙母峰方向凉风吹拂,路边插着鲜艳的旗帜。是通往悬崖峭壁的道路。一个人的步伐也很轻松自在。

龙母峰前的悬崖太高了,脚下是明镜般的河流,我只看了几秒就赶紧撤回。撤回的路上遇见我的队友,他们也欣然前往,在龙母峰打卡。


龙母峰原路返回,大伙儿手脚并用上了另一山头,往响石山方向走。前面的团队堵在山口,我们这一队在弯弯的山坳里等他们疏通。走在前头的我顺便给队友们拍照。

爬上山顶已是中午十二点左右。山顶上都是吃午饭的人。我们的队友有耐心地等一部分人吃完。队长拿出锅具,黄建曼拿出他背负的4.5升的纯净水,准备生火做饭,引来不少人围观。有驴友拿出手机拍照,说要假装这是他们自己在做午餐。的确,我们团队的午餐是这个队伍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原因。队长每次都要背负重重的锅炉和食材,准备了活虾、鱼丸、排骨、青菜,他还将他妈妈给他的本地麦面背上来煮给我们吃。每一顿徒步路上的午餐都给我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午饭结束,队友们收拾好垃圾,又被驴友黄建曼背负下山。从山脊下来,眺望远处的丹霞山貌,只觉得风景如画,步履轻盈。没走多久,我们就来到五福洞前。

五福洞是天然洞穴,洞内很干净。深入五福洞,黑暗中见一地下通道。黑暗让大家产生想象。大伙儿打开手机电筒,走进无福洞的地下通道,穿过一瞬间的黑暗,转角处一片光明,我们来到了山的另一边。

出洞是聚仙宫,一条沿着丹霞山体裂缝而建的游步道旁,放着很多供人打坐休息的椅子凳子。

从聚仙宫下来,见一烈士陵园。树木高耸,环境静谧。

穿过烈士陵园,前方又有往上的山岭,道路狭长,路旁山崖鼎立,是一线天。队长却不认同这算一线天。他大概见过太多稀奇的风景,这边风景成了寻常。


如同我在赞美周边森林原始精美时,太栋兄表示无感一样。当我们走上仙女湖危如累卵的木桥时,感受到湖上的桥面木头几乎全部腐败,行走相当危险。看起来响石山景区确实废弃太久了。

“仙女湖”似乎成了“仙女糊”,所有花了很多代价做的建设都会被时间无情地消磨掉。

仙女湖转角往上,有一天生桥。队长和太栋代表大家前往查看。

芦兄在此处组织大家聚齐,请一小朋友帮我们拍了一集体照。

拍集体照的地方有一形状奇特的巨石。里面流水潺潺。

响石山景区口的造景感觉是费了心思的。

在景区口看到很多好玩的项目,我们像孩童一样玩耍一番。

又去看亭子对面的丹霞山体,然后一群人胡乱拍拍拍。此行缺了方贵兄的美图,感觉有点不完整。(本篇摄影:芦、太栋、风影、溪边草、李小妹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