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亚欧文/图《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05日 第 12 版)
檀谷滨水街区秋意盎然。
提及北京市门头沟区,多数人或许会先想到潭柘寺,这座拥有一千余年历史的古寺,沉淀着厚重的人文底蕴。如今,距潭柘寺约5公里处,檀谷街区正为这里注入新潮活力,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秋日午后,漫步于檀谷的开放式街区,远处有群山环绕,近处有人牵着宠物在水边漫步,不少孩子在嬉笑玩耍。水岸四周,粉黛乱子草随风摇曳,在蓝天的映衬下,与火红的枫叶一同交织成色彩缤纷的画卷。
董女士推着婴儿车欣赏风景,这是她和家人第一次来檀谷。“一到周末,我们就到处找地方‘遛娃’,想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这里风景好,街区整洁漂亮,植物也很多。”作为经常利用周末举家出游的家长,董女士觉得到檀谷来玩很惬意,“我们准备找个周末入住周边的民宿,在这好好逛逛”。
家住门头沟区潭柘寺镇的大二学生小安,以本地人的视角见证并感受到檀谷这些年的变化。“几年前,这里的店铺少,活动也少。现在不一样了,吃的、玩的都有,家门口就像多了个小度假区。”小安记得,以前想逛商场,得先开20分钟车下山。现在,檀谷的步道上常有居民散步,“路灯也比以前亮了”。更让他开心的是,檀谷周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潭柘寺隧道改造完工后,往来北京市区更方便,不少市民从别的区域到檀谷来感受“慢生活”。
今年,檀谷入选第三批“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以音乐节、电影展、文化沙龙等特色文旅体验,成为吸引人们前来感受休闲时光的又一地标。目前,北京已培育7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3个市级旅游休闲街区,前门大街、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朝阳区798旅游休闲街区等各具特色,形成传统与现代共生、城区与近郊互补的格局。
不只是北京,在上海武康路—安福路休闲街区,通过历史建筑活化、植入特色业态,老洋房蝶变成为网红店铺、文化展馆;成都的宽窄巷子则以非遗融合文创、民宿,既保留川西民居特色,又注入年轻消费活力,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
“旅游休闲街区不仅是休闲旅游的核心载体,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空间。”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表示,这类街区通过空间设计与文化融合,实现了居民归属感与游客体验感的双重提升。业内人士认为,旅游休闲街区不仅满足城市居民的多元需求,更成为推动文旅融合、激活区域经济、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对当地居民而言,它是日常休闲娱乐与社会交往的场所,也是承载生活气息与情感记忆的空间;对广大游客来说,这里是感受城市独特文化氛围、体验市井生活的窗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