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子友(山东日照)
晋游记(中)—— 一山一寨二关二故居
常言道,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山西还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
——这对一个喜欢古迹和登山的爱好者来说,无疑都具有很大的诱惑。因此,在上次晋北游一个月之后,我又第二次开始了晋中之旅。
本次出游线路
济南一太原(旧书市场)一定襄(阎锡山故居)一五台(徐向前故居)一五台山一昔阳(大寨)一平定(娘子关、固关)一石家庄一济南。
太原旧书市场
太原旧书市场,在火车站前的南宫古玩市场内,距离3站路。7日早7时,自济南至太原后,即搭车前往。
漫步这一似院非院之处,到处都是卖古玩、旧物的地摊,旧书摊就夹杂其中。北行不远处,在广场的一角,集中有旧书摊20余家,从头至尾,入眼的不多。发现一本60年代版的字帖《曹全碑》,报价15元,被人10买走。还有一书法杂志,内刋一古人字帖,要5元,转回再看时已不在了。那种很厚的《邓小平著作学习字帖》要价50元,我在济南12元就已买过了。
家中有一本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山西短篇小说选》(上),里面有“山药蛋派”赵树理等名家的作品,很想在这里能碰到它的弟弟(下),遗憾的是不光是它,连类似的都没碰到。家中还有一套缺下册的《中国现代史稿》,在此发现了一套,但人家要全套卖,15元,我也考虑全部买下还要背着旅行,负担重,便没再多问。
逛来逛去,只买了3本:《中国名园观赏》、《大寨》、《五台山》,这都是我本次要去的地方,每本2元,比到景点买便宜。
河西河东两故居
在五台清水河的两岸,有两位名人故居即河西的阎锡山、河东的徐向前。
自太原逛完旧书市场,从客运东站乘去五台山的客车,途经定襄河边村时下车,即到达阎锡山故居。
阎氏故居采用明清官式建筑风格,兼具中西合璧元素,整体布局随主人升迁而不断扩展,前后达24年、耗银140万两,才得以形成完整的建筑群。其地上高墙碉堡、地下隐密的暗道系统,则体现了其军人本色。
与此相比,地处(清水)河东永安村的徐向前元帅故居,则完全看不出是元帅之家,而是一座普通的晋中民居,主房三间二层,两边是东西厢房。即是这样,还是徐帅去世后当地政府重建的。在此之前,徐帅只在解放前回过两次家,后故居墙倒屋塌,当地要多次要修,都被他制止。
一河之隔,两处故居,分属国共两个阵营两位要员,为什么都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其中传闻很多,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阎锡山于解放前统治山西30多年,没有对他的对手徐帅家下手;而解放战争中,被徐帅统军打败逃到台湾的阎锡山故居,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一切,都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感慨和思考。
清凉世界五台山
五台山,真是一个清凉的世界。
7月8日,当我看完两个故居,经山下的县城到山上的台怀镇,不过两个小时60公里的路程,却如同经历了夏、秋两个季节,进入了两个世界。在山下,我穿着衬衫还感到热,到山上则要穿上两件衣服,而入住的农家乐的老板娘,早已穿上了薄毛衣了。
特殊的气候变化是由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五台山分别由东西南北中“五台”组成,延绵50公里,其中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为华北之巅。加之这里的植被丰茂,历史上从未被破坏过,以至形成自己独特的小气候就不足为奇了。
而令人称奇的是这自然界的清凉世界,恰恰契合了佛教精神层面的“清凉世界”。自唐以来,这里一直佛事兴盛,最高时曾有寺庙360余处,至今保留下来的还有60多。走在大街上,人流中随时都会碰到穿红衣的喇嘛、黄衣的和尚、灰衣的尼姑,成为五台山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在这个天人合一的“清凉世界”里,我登上了1008级台阶的黛螺顶,那里有东南西北中五方文殊菩萨,是“五台”的压缩板;我还在台怀镇一连走过五爷、塔院、罗睺、显通等五座寺庙,再登108级台阶,直至菩萨顶“五台圣境”……
大寨,迟到的红色之旅!
说“迟到”,是因为当年“农业学大寨”时,我虽没有机会光顾,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好今终于有机会了,但已时过境迁,大寨已由当年的全国学习的典型变成了一个旅游的景点。
从地图上看,当时我在五台山,南下穿过盂县至阳泉,即可到达。可惜没有直达的公交车。那我就只好原路返回,绕道太原连夜乘火车至阳泉,再转至昔阳。
在大寨,我从山下到山上,从村庄到农田,看了应该看的一切。站在虎头山上,感慨良多,眼前仿佛出现了三个大寨:
解放前的大寨,全村80户人家,分布在270孔窑洞中,800亩土地,散落成
4700多块,亩产只百来斤;
上世纪5、60年代的大寨,全村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的带领下,战天斗地,改造河山,将“七沟八梁一面坡”,改造成为层层梯田,将破败的窑洞改造成为排排新居;
眼下的大寨,山上栽满了树,人们住上了别墅,往日的梯田变成了生态园,孩子们可以免费上学,村民们可以免费就医,老人们也老有所养……
大寨,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虽在时代的大潮中历经波折,但它体现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大寨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从娘子关到固关
我一向把旅途当成旅游的一部分,观赏沿途风光,体验人生百态,虽有舟车劳顿,但也往往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这次到娘子关,就是从大寨至阳泉,由平定县沿桃河大峡谷进入的。关下有镇,不是为奇。但令我想不到的是,当我穿越古镇,登上峡谷之上的娘子关城楼时,竟发现关内还隐藏着一个娘子关村,老街古巷内居住着多达200余户人家。类似这种情况,我还只是在雁门关见过一次,或许这也是长城守备的一大特点。
娘子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如果我是有备而来的话,那么到固关则完全是一个意外的收获。这是因为我在娘子关一农家乐入住并吃饭时,偶尔发现了餐桌上的“固关浏览图”,并经老板娘推荐乘她家车前往的。现在的固关虽没有娘子关有名,但它的历史却比娘子关还要早,其自然风光也并不逊色,还是国内现存有据可考的唯一石砌内长城。到此一游,可谓一举两得,物有所值。
正太铁路
固关,是本次出行的最后一站。回程要经娘子关坐火车到石家庄,返回济南。
娘子关火车站,在小镇对面的山坡上,只有一大间候车室,从街上要登几十级台阶。这条铁路便是民国时期由山西王阎锡山主持修建的老正太铁路,因规距不同,只能出不能进,不知何时改造成统一的线路。现在跑的有绿皮客车,每天往返石家庄和太原两趟,票价9.5元,从娘子关到石家庄4元。“一个(鸡)蛋坐一站,一包烟坐一天”。价格亲民,老百姓喜欢。我坐的是10:43开往石家庄的6034次列车,下午1点到,然后转乘快车,当晚返回济南。
2015.7.8 游 览
2025.11.3整理于泉城济南
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日照人,1970年入伍,1984年军转工,中铁十四局退休。
编辑:夏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