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水乡风光和古城风情,令人神往,人还未到,我已经脑补了一幅水墨画--桥如虹,水如空,一叶轻舟烟雨中,当然,还有鲁迅先生笔下的绍兴黄酒和茴香豆......
带着这份美好的憧憬,我们从舟山出发,约2个小时车程到达绍兴。入住的酒店在仓桥直街附近,办理完入住手续后,我们决定先去仓桥直街逛一逛。
01 漫步仓桥直街
仓桥直街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全长约1公里,是绍兴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
我们来的时候是9月24日,游客很少,巷子很安静,街道不宽,石板路、墙角处的青苔、店铺门口的鲜花绿植、白墙上手绘的打卡美图、偷偷爬到邻居房顶上的倒挂金钟藤曼、古色古香的木门和铜把手、店铺屋檐下悬挂的马灯和风铃、街道两旁青砖黛瓦木结构的古建筑、入门处一脚摆放着的已经风化的小石雕、街角处的一堆老式黄酒土陶罐子,还有江南特色小桥流水,可以说是一步一景,随处都是欣喜,非常适合游人打卡。
售卖旅游纪念品的店铺里,有很多鲁迅先生卡通形象的纪念品,如冰箱贴,印有先生头像的手提袋,上面还印着"快去学习,要在文化上有成绩,则非韧不可”几个字,让看见它们的游客,总有想买一个带回家的冲动。
黄酒店和小吃店门口,摆放有先生憨态可掬吸引游客眼球的卡通像,旁边的广告语,瞅一眼就会让人忍俊不禁,如,一家售卖沙琪玛的甜品店,先生卡通形象旁边的广告语是:"鲁迅嗜甜食,常来买沙琪玛,说是写作时提神"。是真是假,尚待考证,但此刻,无疑店家是最大的赢家,既然是先生喜欢的,那必须要尝一尝[偷笑]。
街道上的许多老宅院落仍有当地居民居住,生活气息浓厚,一位老太太在自家门口摆放着一个老式冰棍箱,兜售自己制作的黄酒棒冰,一根5元。老公笑说,这也是先生喜欢吃的,给我和珉姐各买了一根[呲牙]。
仓桥直街也是品尝绍兴美食的好去处,街上分布着许多小吃店和餐馆,供应着地道的绍兴菜和小吃。仓桥直街最尽头是“孔乙己酒家",这是一家大门面的酒店,坐落于街道十字路口,悬挂着书有“孔乙己酒家"的横匾非常醒目,这也不由让人想起了先生笔下的孔乙己。
我突然感觉有些饿了,探头一看,餐馆里顾客满满,隐约可以听到里面有表演的声音。我提议在此就餐,顺便可以看表演。但老公和强哥早已在酒店前台打听好了,酒店附近就有一个苍蝇馆子,说孔乙己酒家商业化,拗不过这吃货哥俩,只好跟着他们前往那家小饭馆。
02 品绍兴家常菜
小饭馆不远,仓桥直街拐个弯就到,原路返回的途中,我想一定要点个鲁迅笔下的同款“茴香豆”,再发个朋友圈,文案我都想好了:先生说,茴香豆是一定要吃的[偷笑]。
10多分钟到达饭馆,确实是苍蝇馆子,街道两对门两间屋子都是他家的,总共约有五六十平米的样子,每间屋子摆放有三张桌子,老公和强哥点菜买酒,对门房子有空调,我和珉姐过去占座。
不一会,这老哥俩也过来了,说茴香豆没有了,已经被前面食客点走,原来饭馆没有菜谱,准备好的新鲜食材,都是摆盘放在冰柜里展示,每天都是限量供应,顾客看着冰柜里的食材点菜,剩下啥就只能吃啥。名气这么大的茴香豆没吃上,让我想好要发的朋友圈落空,我感觉有一丢丢遗憾。
恰巧,是隔壁邻桌点走了这盘金贵的茴香豆,我眼巴巴的看着老板娘给他们端上桌,竟然冲动的走过去厚着脸皮对邻桌说,可不可以让我给这个茴香豆拍个照,已经全然忘记了对方是如何回复我的,当然,邻桌肯定是同意了的,我举起手机赶紧拍了一张,匆忙道谢回座。老公笑说我50岁了还孩子气,其实我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窃喜,虽然没吃上,但能拍到一张照片也算是个安慰。
打开相册,看看照片,很朴素的一道菜,保留着茴香豆原本的淡绿色,我想这应该是鲁迅笔下“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的同款吧。我们汉中人称其为胡豆或蚕豆,其实,小时候,在农村吃过太多,并不稀奇,但是到了绍兴鲁迅故里,却莫名的就是想点这道菜,想必是读先生的书,让人起了执念[呲牙]。
饭馆没有菜谱,因此,都是食客自己点好食材,任由老板自由搭配烹制,老哥俩点了虾、鲳鱼、笋干、肥肠、臭豆腐、鱼丸汤,还有半只糟鸡。
不一会,我们的菜也陆续上桌,头一个上桌的是有着"闻着臭吃着香" 美誉之称的绍兴臭豆腐,这和我们在湖州吃到的徽菜臭豆腐的臭香不同,完全是另外的一种口味,淡淡的臭香,外脆里松,口感瓷实,我很喜欢,一口一个停不下来。虾和鱼丸也很鲜美,鲳鱼、笋干、肥肠、糟鸡也是各有特色,果然,苍蝇馆子里藏着让人欲罢不能的美食密码。
打开一瓶会稽山的“1743纯柔黄酒”,我们四个人吃的是尽兴微醺。小小苍蝇馆,质朴的绍兴家常菜,醇香的黄酒,感慨“小店菜品好,黄酒醉人多”。
绍兴的味道,自带小学语文课本滤镜,游客为了先生而来,却被一口臭豆腐沦陷,为了黄酒而来,却被一份鱼丸治愈。
来绍兴,到仓桥老街,温上一壶黄酒,三五好友在氤氲的酒香里,吃着地道的绍兴家常菜,我想,这才是来绍兴旅游最好的模样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