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烟台口袋公园提前迎来“上新季”。记者昨日获悉,今年由烟台市住建局组织实施的3座市级口袋公园已相继建成,进入交付阶段。风和日丽的金秋,赏绿、健步和社交近在咫尺。
近年来,烟台口袋公园建设逐渐连方成片,曾经蒙尘的城市边角,一个个被点亮、被激活、被串联,不必扎堆打卡,也不必长途奔波,满满的幸福,稳稳送到家。
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通讯员 张洋 摄影报道
Part 01
回迁楼“空白点”能看“海上生明月”
“前几年我搬进了北马路上的回迁楼,但从家里只能往北面看海,西边真是没眼看。”家住北马路海上明珠小区的胡玲女士说。公园建成前的旧址毗邻小区西侧沿西南河路一带,一直立着围挡,不但阻断了观景视线,对比一街之隔的芝罘湾广场,更显得格外违和。
周边居民的休憩、健步、观景等需求,在这个夏天“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夜幕降临,柔和的灯光在地面投射出“海上明月,辉洒星河”的景致,不足百米的公园主路足下生辉,“海上生明月”的浪漫氛围油然而生。而此前让胡女士和小区居民烦恼的路面裸露、人行道坑洼等“槽点”,如今也消失不见——主路采用透水沥青铺装,小雨天自然渗透,不再积水;拆除原有围挡,扩大了城市空间视野;新增的绿地和园圃,也有效降低了周边车流的噪音和扬尘。
“西南河路口袋公园是今年3个市级口袋公园中最小的一个,周边有着密集的居民和商户,公园建设正好又和西南河路渠化施工‘撞期’,不但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还得根据居民需求随时换位思考。”项目技术负责人李竞舸告诉记者,为确保公园尽早交付,项目部几乎每天都在微调工序,仅以苗木移栽为例,公园施工的夏季并不适宜种树,但项目部巧妙利用降雨后的低温湿润土壤,调整了绿化苗木的移栽工序,提前“还绿于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就此成为周边居民3个多月以来的新常态。
Part 02
通勤要道建园,既做填空又做选择
10月初,位于红旗路和青年南路交叉口的鲁东大学口袋公园正式“掀起盖头来”。作为3个口袋公园中体量最大的一个,公园最惹眼的,便是色彩斑斓的健身步道。红色的主跑道与蓝色的功能区划分鲜明,明黄色的智慧健身驿站同样醒目,而在跑道上,一家三口循着刚喷涂完的各类互动标识,就能来一场迷你版的家庭运动会。“以前只在凤凰湖步道上见过这种跑道,没想到如今家门口也有了。”家住周边的市民丁昊告诉记者。
往年,口袋公园建设着眼于“填补空白”,但如今,“公园+体育”“公园+智慧”“公园+全年龄层”,休闲属性愈发凸显。公园综合活动区,广场舞、单车、轮滑等场地明确划分;AI动感单车上,三口之家各骑一辆,默契配合,伴随着面前显示大屏上的即时演算画面,原本枯燥的骑行,成为了一场“组团打怪”的趣味游戏;晨跑的健身爱好者、下午出门晒太阳的大爷、晚上组团跳操跳舞的阿姨,都各得其所。
口袋公园从无到有,不但是“填空题”,更是“选择题”。青年南路-红旗路下沉立交通车后,原本位于路口交叉处的东北角地块,成为单调的“留白”,尤其自东向西车流驶下立交时,入目着实欠佳。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鲁东大学口袋公园的设计力求与周边道路、学校视觉保持连贯一致。主入口的绿地设计得更为宽敞,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自由活动空间;而主入口的几何形种植池则以简洁大方的造型呈现,既实用,更美观。
Part 03
老小区建游园,接地气更聚人气
口袋公园镶嵌进城市肌理,带来的不仅是绿意盎然的视觉享受,更是稳增长的坚实支撑。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4.8万多个,正在成为影响民众家门口“公园+”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而对于中心区寸土寸金、施工需要多方兼顾的烟台而言,口袋公园正是滴灌社区“毛细血管”的有效路径。
西边是大道,东边是医院,中间还被社区主干路一分为二,还有密密麻麻的行道树和随地停放的车辆,“先天不足”的迎东社区口袋公园,怎么建?
这个秋天,答案跃然纸上:公园率先对过于茂密的林木“做减法”,密不透风的树荫透进更多自然光和街景,小区的“呼吸权”就此被打开;公园巴掌大的中心地带被精妙分割,新建了小滑梯和沙场,环绕着轮滑环道,还贴心地配上了投影。而和热闹的西区迥异,公园狭长的东区主打一个“静”,贴着木质坐垫的棋牌桌一字排开,与奇山医院住院部打通的便门,也能惠及患者和陪床家属就近散步休憩,无障碍通道和太阳能景观灯,也让市民入园路更暖心。
小而多、小而美、小而精——如今,遍布于路边楼前的口袋公园,不但让城市绿地公园持续扩容,更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沃土。“口袋”虽小,却装满幸福。
责任编辑:张孙小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