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油沟:山水间的千年秋声
孙秀君
秋天的雨一场接着一场,将压油沟洗了个透亮。我就是在这样清润与缠绵的时刻与我们红荷文学社的姐妹们悄然踏进这片藏着千年故事的山水。
我素来有个执念,无论到哪里去游玩,都喜欢探究它的名字。一来,某地的名字永远比行走的步伐更快。它最先以一个朦胧的符号落进脑海,然后才轮到用脚步去丈量它的肌体、触摸它的温度。二来,名字从不是冰冷的标识,其间必蕴藏着光阴的故事和生活沉淀出的寓意。就像“压油沟”,顾名思义,我们也能悟得几分它名字的缘由。果不其然,当我越来越近地去了解它时,才知道早在战国时期它便得名。那时荀子任职兰陵,途经压油沟时,见此地山水清幽,是一块风水宝地,但山民却比较贫困,很多人为了生计纷纷离去。见此情景,荀子心有不忍,便推出法令,让留下的人除草垦荒,并按车结算工钱。后来荒地变成良田,荀子又指引山民种植油菜,发展榨油业,“压油沟”也就因此得名,伴着油香与炊烟,流传千年。
“压油沟”是一个与小山村命运紧紧相连的名字。它从千年的荒芜中走来,裹挟着先人的智慧,山民的汗水和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光洁的石板路上还滚动着榨油的号子和吆喝声;斑驳的门扉里还飘着菜籽醇厚绵长的油香。我们沿着哗哗的河水缓缓而行。沿河的古村落默默伫立着,那一块块镶嵌其间的青石早就变了模样,唯一不变的是它们对这块土地深沉的坚守。我轻轻抚摸着它们,就像抚摸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他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藏着一个不朽的传奇,一个鲜活的故事。我将脸颊紧紧贴在墙上,感到一股穿越千年的温暖正传遍全身。我想,这一定是千年阳光沉淀的温度,是岁月最温柔的给予。它不仅能疗愈身体的疲惫,更能抚慰都市喧嚣里浮躁的心灵吧!
虽至深秋,山上的翠竹依然亮丽,透着勃勃生机;路旁的野菊花还在风中摇曳,星星点点的黄,倔强地不肯卸下季节的盛装。它们似乎与我一般贪恋着这里的山山水水,即便行至秋光深处,也不舍得错过半点风光。
我们在被溪水浸润,倘或是被细雨濡湿的青石板路上走走停停,复原的古油房和木质的榨油器具在秋日暖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黝黑的木梁上深浅不一的纹路,刻满了岁月的痕迹。遥想当年,这里的村民便是在这样的秋日里,将收获的油菜籽倒进榨油机,伴随着木槌的起落、器具的鸣响,醇厚的油脂缓缓流淌,浓郁的油香弥漫整个山谷。我想,那定是秋日里最质朴、最实在的幸福。竹编帽、竹编筐静静摆放在路旁,阳光落在细密的竹纹上,我仿佛还能看见祖辈们秋阳里晾晒谷物、忙碌劳作的身影。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漾着丰收的笑意。村头的老戏台已褪去夏日的热闹,朱红的柱子在秋光里更显沉静、古朴,恍惚间,能听见旧时戏台上婉转的唱腔正随着秋风回荡,将那些流传千年的悲欢离合,融入这山野的秋韵里,成为岁月的注脚。站在老戏台前,我和同行的姐妹们并肩合了个影。我们爽朗的笑声在空中荡漾着,仿佛一下子穿越千年,成为这古戏台上的主角,续写着属于此刻的欢悦。
这里的鼓书是鲁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看着路旁搭建的简易说唱台,姐妹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纷纷跑上台去,拿起小鼓轻轻击打,学着艺人的模样念念有词地说唱起来,稚拙又认真的模样,引得过往游客纷纷停足倾听、拍手叫好。对面石雕上,醉酒的李白仿佛也被这热闹吸引,唇边噙着笑意,吟着“兰陵美酒郁金香”的千年诗句,从冰冷的石头里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是梦?是幻?我已分不清。只知道,我们早已彻底沉浸在压油沟的美景与烟火气里,忘了归途。
秋日的压油沟,是一幅流动的油画,每一笔都透着自然的灵秀与时光的厚重。阳光穿过淡淡的薄雾,洒在漫山的林木间。枫叶褪去青绿,燃成簇簇火焰,在风中摇曳生姿;银杏换上金箔般的衣装,叶片轻颤,落在弯曲的小径上,温柔地托起我们款款的脚步;野柿树红灯笼似的果实,在黄绿相间的枝叶间格外醒目,引得我不时抬头仰望。
走过古朴的村落,一片烟雾朦胧的森林吸引了我们,虽个个年过半百,却像孩童般雀跃起来,欢快地跑下台阶,在云雾缭绕间穿梭嬉戏,仿佛进入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我们在云雾的氤氲中,时而拍照,时而录像,可无论怎样摆弄,都觉得一部小小的手机,终究难以将这里的美完整呈现、尽情收藏。有位姐姐直到将手机里的电量耗尽。美食街香气四溢的“八大碗”早就端上了桌,可我们还没有从压油沟千年的秋声里醒来。
秋日的压油沟,仿佛能与时光温柔相拥。这里没有都市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只有古村落安然肃立的静谧,秋风扫落叶的淡然。没有刻意的雕琢,只有自然馈赠的斑斓与人文沉淀的厚重。
我们继续在这千年的景致里行走着。秋风掠过古油坊的木梁,像是在诉说岁月的变迁;落叶亲吻青石板路,像是在记录世代的生活印记。每一步前行,都能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共生,每一个停留,都能收获内心的平静与治愈。
压油沟,我真的不愿从你的千年秋声里醒来!
作者简介:孙秀君,笔名:禾园。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作家学会会员,中国石化作家协会第一届副秘书长,山东红荷文学社社长,宝荷书苑会长。曾系行业媒体记者、编辑。自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诗文集《点点滴滴》、《瓦上花开》报告文学集《石油魂》,编辑出版了新闻故事《石化情怀》等书籍。一批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石化报》《中国石油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文学》《经济日报》《北京晚报》等多家报刊,并有多篇作品获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