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罗松巍
金秋十月的恭王府,游人如织。
三路五进的院子,庄严肃穆的红墙绿瓦,每一处都凝固着历史的印迹。几十米高的银杏树,犹如历经岁月沧桑的老者,让人肃然起敬。银杏叶闪烁着耀眼的金光,将整座院落染成晃动的金色。微风拂过,叶子沙沙作响,抖落一地金黄,游客的脚踏过,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与人声交织在一起,感悟这里已不再是威严阴森的王府,而是游客喧闹的打卡胜地。
东路第四进院落有个乐道堂,正在举办“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烫样文物展,据说还是国内第一次系统呈现烫样这一立体设计瑰宝,展出故宫博物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恭王府博物馆收藏的72件珍贵烫样文物。我倒挺感兴趣,进去参观,大饱眼福。
烫样是清代皇家建筑中用于审批和施工的重要立体模型,用纸张、秫秸等材料制作而成,通过烙铁熨烫定型,供皇帝审阅。烫样按实物1:100或1:1000缩小,必须结构空间严谨、标注数据尺寸精准、总体布局科学,还需内外设色彩绘以直观展示。
光看外表,烫样就惹大人小孩喜爱。它像现在很多人喜欢玩的微缩建筑模型,亭台楼阁整整齐齐小巧逼真,细小的屋顶瓦片一片一片清晰可见,小门小窗都能推拉,斗拱结构可以层层拆开。这比小时候玩搭积木,搭成的小城堡、小宫殿,可要有趣多了,充满更多的想象空间。
第一展览“见微知著”,意思是从微缩中见知整体全貌的宏伟。清华大学珍藏的“清样式雷内檐装修板片烫样”,是首次部分公开露面的珍贵藏品,门窗、隔扇、花罩样式琳琅满目。另一件“地安门”烫样,让人可以直视内部:揭开最上层的黄色琉璃瓦顶,内部的梁架结构赫然在目,一清二楚。
说到烫样,必说样式雷。这些小巧精致的模型,由清代雷氏家族制作。雷氏始祖雷发达,江西永修人。清康熙至宣统200多年间,其家族执掌清廷样式房(皇家建筑)而得名样式雷。其发迹充满传奇色彩。那是康熙初年重修太和殿,雷发达40岁出头正当壮年。工程上梁之日,康熙帝亲临现场。不料突发意外,大梁的卯眼无法合对,悬空在太和殿中。时间不等人,过了吉时仍不上梁是掉头之罪。工部官员们束手无策,急得满头大汗。他们想到了雷发达,紧急召唤他进殿。雷发达从容不迫地拿起斧头,对着卯眼“卡卡”几斧头,卯眼合对。大梁稳稳地横在殿顶时,刚好迎合“吉时”,大家高呼“万岁”。康熙帝非常高兴,当场任命雷发达为工部营造长班,确立了其在建筑领域的崇高地位,奠定雷氏家族基业。民间流传有“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的歌谣。
此后200多年雷氏家族七代传承,主持了清代皇家建筑的设计与营造,包括故宫、天坛、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以及东陵和西陵等,目前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样式雷家族无疑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史和科技史上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传奇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展柜中,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同治年间为重修圆明园所制的“九州清晏殿”和“万方安和殿”烫样,殿宇的巍峨之势和屋檐的飞举之姿尽览无余,门梁装修花式、案几床榻,都细微逼真地予以呈现。制作园林烫样,还需把山川走势、水流方向融进建筑布局里。在颐和园整体布局中,烫样里需设计好东堤那弧线,结合站在堤上看玉峰塔的角度,做到和谐融合。这种巧思,显示设计者不仅是建筑大师,还要懂园林、雕塑、绘画,是艺术大师。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样式雷第五代传人雷景修为保护圆明园而亡;雷景修的女儿女婿也为护园而命丧当场,一家14口皆自焚殉园。面对圆明园的“九州清晏殿”和“万方安和殿”烫样,又陡添了几分敬意。
展厅中看到天坛祈年殿的大木木样,木样不着色,是烫样的一种,主要用于表现建筑的大木构造。当初翻阅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非常钦佩其对中国古建筑细致的描写和堪比电脑的精细画工。书中提到天坛祈年殿,描写得非常细致。如今看到天坛祈年殿的烫样,更显烫样的神奇与魅力。烫样是古建营造法则的具体体现,梁思成非常崇拜《营造法式》一书,用其半生精心研究并为书注解。《营造法式》一书的作者为李诫,梁思成特意给儿子取名梁从诫。
恭王府展出的“锡晋斋”烫样,也很有特色。“锡晋斋”是恭王府最有特点的建筑之一,据说是当时和珅派太监潜入紫禁城,携回宁寿宫的样式雷烫样仿建,也是和珅的20大罪状之一。
第二展览“慎终如始”,展示的是帝王的终极归宿陵寝的烫样。展出了故宫博物院所藏“普祥峪地面、地宫建筑烫样”,这是清慈安太后的陵寝模型。陵寝,帝王的终极归宿,皇帝不仅亲自勘定风水宝地,更深度参与从宏观规制到细微装饰的全过程。这使得陵寝烫样必须精准无误地传达皇家意志,不容丝毫差池,也被业界称为清代烫样中地位最核心、设计最考究的品类。
作为参观者,除了欣赏烫样的技艺,明显感受到其阴森而神秘的气息,不敢久留,难怪会被南派三叔写进《盗墓笔记》中。《盗墓笔记》多次写到样式雷,称样式雷能设计出最牛逼的辟邪楼。有一个情节是主角吴邪一伙儿和粉衬衫、老太太一伙不打不相识,粉衬衫想托吴邪找到样式雷图样建造的“张家楼”,而吴邪因为是学建筑出身,一看到平面图就火速推导出所谓的张家楼,就是之前在水底发现的那栋扑朔迷离的小楼。水底的张家楼,繁复,贵气,阴沉,巧夺天工,与样式雷的神秘气息相牵连,使读者对张家楼这一核心事件发生的地点有了更深的认识,达到了作者渲染神秘冷峻之氛围的目的。
第三展览“有模有样”,将烫样扩展至清代的生产生活,以模型与图样,规矩塑造国家礼仪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厅展示了一幅《同治大婚彩棚图轴》图样,将皇家庆典的规制与气象徐徐展开。同治皇帝大婚瓷、慈禧太后专用瓷“画样”稿,与最终烧制完成的精美瓷器并置展出,直观展现了从纸面蓝图到实体器物的转化过程。这些深藏宫闱的各式图样与模具,与它们对应的成品一同呈现,许多均为首次展出,让人大开眼界。
西式建筑的冲击,特别是1912年清王朝的覆灭,使样式雷家族所从事的皇家园林、宫殿和陵墓设计,彻底失去了市场,样式雷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时空里。
2007年“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18年《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一集由天后王菲宣传传奇的“样式雷建筑烫样”,引爆话题,样式雷烫样又走入人们的视线。人们叹服其每个模型大到屋顶、基座、梁柱,小到里面的桌椅、屏风、茶具,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珍品。样式雷完全不用一个铁钉,全部依靠零件设计保证安全和坚固,同时还能呈现大气磅礴的形状,可以说是中国建筑设计的一座丰碑。
样式雷的传人已像流星一样消失了,但他们的传奇故事以及敬业精神,仍闪耀着神秘的光彩,传递着古建筑师们的匠心独运与智慧结晶,在历史的天空中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