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太遥远,远在天边;新疆太神秘,满是未知。但新疆绝对是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刚踏上新疆这片热土,最初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天黑得晚,快都快十点了,此时的内地多已进入梦乡,可这里的天还没透黑。原以为天黑的晚,天也就亮得迟。谁知早上七点一拉开窗帘,早已阳光灿烂。
乌鲁木齐和北京有2个小时的时差。八点钟吃早饭算赶早,两点钟吃午饭很正常,晚上八点吃晚饭不嫌迟,到乌鲁木齐头的两天还真的很不适应。
乌鲁木齐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战国时期,这里是古车师人的活动范围;西汉初期,这里居住着十几个部落的游牧民,史称“十三国之地”;西汉政府的西域都护府曾在此驻兵屯田,维护丝绸之路北道的安全;三国时,车师后国在此建淤赖城;公元648年,唐朝在此设轮台城。现在乌鲁木齐市东南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遗址,就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轮台城。边塞诗人岑参曾在轮台生活过三年,写下了“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著名诗句。1755年(乾隆二十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将此地定名为“乌鲁木齐”;1763年又改名“迪化”,成为当时军政中心;1884年(光绪十年),新疆设行省,迪化为省会。
乌鲁木齐在蒙古语中是“美丽牧场”的意思。从这个极富诗意的名字上,便想象得出,这里是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乌鲁木齐确实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因为它满含着异域的情调,因为一首“我们新疆好地方”,多个民族聚居在一起,各种风俗混合在一起,是怎样的一座城市才能将这一切包容、融合,让大家息息相关又各自独立地生活。
漫步乌鲁木齐街头,这座位于中国最西部的省会城市跟中国其他城市一样,满街满目也是一样的高楼,一样的街道,一样的超市、一样的出租车、一样的公交车,一齐在进步,一样的繁华。这让我不时产生错觉,此时的我恍若置身于内地的某一座大城市。
但乌鲁木齐也有自己的特色。漫步在乌鲁木齐街头,可以看到身着五颜六色民族服饰的行人,可以听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可以品尝到风味独特的民族小吃。满街令人馋涎欲滴的西瓜、哈密瓜、伽师瓜、吐鲁番的葡萄、巴旦杏、库尔勒香梨;还有满街诱人食欲的烤肉串、烤包子、烤馕,实实在在地告诉我——此时,我正游逛在乌鲁木齐的大街上。
满街的水果香又甜
馕是新疆人特有的食品,实际上,馕就是汉族地区的烧饼。但馕的做法又有不同,加了羊油的叫油馕;加了羊肉丁和孜然粉的叫肉馕;加了芝麻与葡萄干的叫芝麻馕……
馕的大小也不一,大的叫“艾曼克”,大如锅盖;小的叫“托喀其”,比手掌还小。
新疆人大都会“打馕”,他们“打”出的馕各具特色,皮色焦黄,香酥可口,还能久储不坏,这样的美食怎能不被人爱!
就连这里的酸奶也与他处不同,浓浓的酸奶里加进了花生末、白糖,更觉浓醇,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在二道桥国际大巴扎,从不相同的语言、服饰、商品,到别具特色的建筑,都让人感觉似乎来到了异国他乡。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维族花帽、手工刺绣、金银玉雕、地毯挂毯,还有英吉沙小刀,无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这里,可以听到不同口音的商家吆喝叫卖讨价还价。如果你凑上前去,挑选他们叫卖的商品,他们都会用带着新疆腔调的汉话不停地向你介绍他的商品,那股热情劲,让你不想买也动心。我在乌鲁木齐市政府门前,仅只看了一眼放在一辆汽车后备箱里的几块玉石,一个长着绿眼珠子的小伙子居然热情地跟着我走了上百米,就为了兜售他的几块玉石。
胜利路392号,是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这是一幢两层高的明黄色小楼,周围绿树掩映。这座建筑,远远看去,并不起眼,这里却曾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办事机构所在地。1938年,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迁入此处办公。陈云、邓发、陈潭秋三任代表,先后在这里主持工作。当时,在延安的一些高级干部前往苏联或苏联返国途中,大都在此停留。周恩来、邓颖超、任弼时、王稼祥、蔡畅、刘亚楼、杨芝华等同志,都曾在这里住过。纪念馆内还陈列着革命烈士陈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等同志的事迹。
当然,走在新疆的大街小巷,更吸引我的还是那浓浓的异域风情。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元文化城市,维吾尔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和谐相处。他们最吐出的特点,就是男子大多彪悍英俊,少女貌美如仙。漫步在街头,看着那些俊俏美丽的姑娘,不禁令人怦然心动,想入非非。
乌鲁木齐,到处都是传奇,到处都有故事,就像天山的雪峰,在云里,在雾里,美丽而又神秘,让你看不够,猜不透。
到新疆,时间再紧,也要去天池去吐鲁番看看。这两处都不去,那来新疆干什么?
车出乌鲁木齐,平直的高速公路两旁是无垠广袤的戈壁,遍地砾石,几乎见不到一棵树,但巍峨连绵的博格达峰雪峰却异常瑰丽壮观,还不时能见到戈壁中片片茵绿草滩。
车行80公里,路过达坂城。因了《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世人少有不知达坂城的。更因为“达坂城的姑娘真漂亮,西瓜大又甜”,所以都想去达坂城看看。
突然,公路旁出现了上百台高耸入云又纤纤玉立的白色风力发电机,如树林般铺天盖地,令人震撼。
达坂城风力发电厂
这就是始建于1988年的亚洲规模最大的达坂城风力发电厂,两百多座风车,连绵长约80公里,宽约20公里,风车脚下是茫茫无际的戈壁,十分壮观。达坂城风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12.5万千瓦,年发电量3580万千瓦时。达坂城一带是著名的风区,每年有100多天的风力达到8级,10-12级的狂风差不多每月都有几次次。达坂城风力发电站就是利用这一带丰富的风力资源发电。
汽车在一处奇特的木质里建筑旁停下,这是达坂城风力发电站观景台。以前人们开车到此大都要停车拍照,但在高速路上停车太危险,于是就专门在这里建了观景台,在这里观看风力发电站的角度也最好。
看着风力发电场,我突然想起唐朝诗人岑参的诗句:“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便问朋友,这里是不是曾经发生过一阵大风吹翻了火车的事?
“2007年2月28日2时05分,就在前面不远的红山渠到珍珠泉车站区间,由于突发13级飓风,致使5807次列车翻车,造成3死43伤的特大恶性事故。”朋友是铁路局安监站长,对此类事件很是了解。他说,“您还真来对时候了,这些天风小。要是在风季,高速路上的大货车被刮翻也是常事。”听后,我不禁目瞪口呆了半晌。
汽车继续前行不远,就到了吐鲁番。
一片望不到边的戈壁滩上,一座座不大的绿洲,有如小岛般漂浮在黄色的戈壁之海上。远远望去,有如造物主的神奇手笔,在无际原野绘出线条分明的艺术图案。
吐鲁番是一方繁荣的文明古邦,灿烂辉煌,这里曾是车师国、高昌国、鄯善国故地。
到吐鲁番,火焰山、葡萄沟和坎儿井是三处必须要去的地方。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其绵延近百公里,山体雄浑。它那褐红的山体,在炎炎烈日下,赤褐色山峰红光闪闪,有如烈焰在熊熊燃烧,炽热的气浪扑面而来,炙烤得人脸部发烫。
造成这一带地表高温的原因,是因为吐鲁番是个盆地,周围高山阻隔,气流无法沟通。盆地多半面积低于海平面,加上盆地内大部分是戈壁沙漠,绿洲面积极少,因此气温也就格外高温干旱。
难怪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火山云歌送别》诗中就说:“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一首诗一连用了四个“火”字,格外罕见。可你别说,诗中的“飞鸟千里不敢来”还真是事实。
传说,当初孙悟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炼丹炉,炉内一块炉砖掉到这里,就变成了这座火焰山,造成“每盛暑……飞鸟群落河滨,或起飞,即为日气所灼,坠而伤翼”的险恶地貌。最后还是孙悟空三取芭蕉扇,搧灭了火焰山上的大火,扫除了征程上的阻碍,造福了一方百姓。
孙悟空借芭蕉扇是神话,但唐玄奘取经路过火焰山却是不争的史实。当年玄奘远赴天竺求取佛法,途经火焰山附近的高昌国,曾在此短暂留住,讲经说法,教化民心。
不过,造物主也常常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出现神来之笔。就在这一片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却有着多条深深的沟壑。沟壑里,溪流淙淙,孕育着绿色,这就是著名的葡萄沟、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胜金口沟、连木沁沟等。这些沟壑里,水流欢腾,林木葱茏,绿荫蔽曰。在这些沟壑里,遍布着民舍,遍布着葡萄架沟。
在吐鲁番炽热的怀抱里,葡萄沟宛如一抹醉人的清凉诗画。
顶着酷热的阳光,一走进葡萄沟,顿觉一阵凉爽之气扑面而来,身上的热气一扫而光。在一条换疼的溪流两岸,茂密的葡萄藤遮阴蔽日,阳光斑驳地洒落,映照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有如一抹醉人的清凉画卷。
在吐鲁番这片土地上,坎儿井是最独特的一道风景。就在荒凉寂静的戈壁滩地底下,一道道坎儿井里,流淌着冰凉的雪山融水,滋润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站在地底下的坎儿井旁,感叹着前人为了生存而对抗恶劣环境所展现出的强大毅力,还有那超凡的智慧。
以前,在我的印象中,吐鲁番最为突出的景点,是火焰山、葡萄沟和坎儿井。可到了吐鲁番,才发现,真正的吐鲁番,并非仅只如此。在吐鲁番,还有阿斯塔那古墓群,千佛洞,苏公塔等人文的景点。
即便走在吐鲁番城区,也满满的一片特色风光。纵横交错的街巷里,处处皆是传统建筑风格的民居,黄土砖砌的院落、外墙上风格迥异的精美装饰。街道上,多是身着现代服饰的人们,头戴着一顶最具新疆特色的“花帽”。“花帽”也叫“朵帕”,花帽在维吾尔族中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维吾尔族的花帽也各有不同,南疆地区人们多戴黑色底面绣有巴旦姆图案的巴旦姆花帽;北疆地区的人们多戴朴素无华的黑色和紫色花帽;东疆的维吾尔人则喜欢戴红、紫底色绣有大花的鲜艳花帽。
吐鲁番的男人大多头戴一顶“朵帕”,却没见到身穿白色亚克太克(长外衣),牵着毛驴的“买买提”,到是身穿五彩缤纷的艾德莱丝长裙头戴“花帽”的维族姑娘却不时从身边翩然而过……街头,商铺鳞次栉比,满是传统手工艺品,彰显着吐鲁番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在吐鲁番,葡萄晾房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色。晾房多是土砖垒砌,墙上布满一格一格的孔洞,通风性强。晾房里,一根根木棍上悬挂着一串串葡萄。干热的风从墙孔中吹过,就把鲜葡萄吹成了葡萄干。
说到吐鲁番,这里漂亮的少女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我在坎儿井旁的一家店铺里就见到一位貌美如仙的姑娘。只见她肤如凝脂,洁白如玉,黛眉皓齿,真真是个完美无缺的美人,引得我顾不上浏览商品,一双眼就不停地盯着她看。倒不是我有什么邪念,人都这大年纪了,也没有什么邪念,我只是觉得这位小姑娘不是“人”,而是上天为人间造化了一位美神!
后来,经过多处观察,才发现,吐鲁番的维族女孩其实与我们在影视上看到那些能歌善舞开放大方的女孩并不一样。多数的维族女孩是端庄而内敛的,她们不会直视陌生人,更不会主动向陌生男人嫣然一笑。遇到游客搭讪,她们多是低眉含蓄,这种神情配着她们娇媚的身材,以及线条分明的面庞,使她们美的有如粉雕玉琢一般。
如此这般,新疆的妙处还有无数。
任何形式的一日游,其实都是对这片神秘而美好的土地的轻视。无论如何,新疆这地方绝对值得逗留数日,仔细观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