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戴佳轶
一叶知秋。对于杭州人而言,银杏叶由绿转黄,是深秋最明确也最短暂的信笺。 这份限时款美景,吸引着男女老少走入街头巷尾,举起手机、相机,以镜头“捕捉”秋天,成为一场年复一年、富有仪式感的寻秋记。
清吟街上的银杏还是黄绿渐变。记者 戴佳轶
11月16日一早,潮新闻记者来到上城区小营街道清吟街。此处的银杏尚未完全褪去绿意,黄与绿在枝头交织出渐变的色调。
晨玥便利店店主沈女士站在店门口,望着街边的银杏树说:“每年差不多都是十一月中下旬开始变黄,现在还没到最黄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期待过几天银杏黄了之后的景象:“去年银杏黄了之后,整条街金灿灿的,拍照的、散步的人多,挤得满满当当。我店里的饮料生意也跟着好起来。”
街边的小店主们盼着银杏早点黄。记者 戴佳轶 摄
正要离开时,记者在街角遇上了从萧山专程赶来的余阿姨和她的爱人。两人背着双肩包,手里还拿着照相机。“我们早上七点多就从家里出发了,地铁坐了将近一个小时。”余阿姨说,“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别人发的照片,就想着也来凑个热闹,看看银杏黄了没。”虽然眼前的银杏还未全黄,但她并不失望:“这样黄绿相间的也挺有味道。”
与清吟街的“渐入佳境”不同,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门的银杏已是一片灿烂的金黄。落叶铺满了人行道,踩上去沙沙作响。三岁的叮当坐在地上,认真地把一片片银杏叶捡进小桶里,他的外婆蹲在一旁,用手机记录下这童趣的一幕。
外婆带着叮当来感受秋天。记者 戴佳轶 摄
不远处,几位女大学生正互相拍照,时而踮脚触碰枝头,时而弯腰拾叶,笑语不断。而在人群外围,一群“银发族”摄影爱好者架起长焦镜头,专注地捕捉着光影之间的秋意。
姚秀梅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她今早7点20分便从城西银泰出发,搭乘地铁赶来。“我们几个都是老年大学的同学,平时就喜欢到处拍照。”她一边调整相机参数一边说,“退休了没什么事,哪里银杏黄了,我们就约着一起来。今天已经拍了好多张。”
银杏黄了,打卡拍照的市民可不少。记者 戴佳轶 摄
从温州来杭游玩的大一学生季嘉玲,也是通过社交平台被这里的银杏“种草”的。“我朋友在杭州读书,我是特地来找她玩的。今天一到这儿,就看到好多人在拍照。”她分享道,“还遇到一位摄影爱好者,主动提出帮我们拍照。银杏很美,特别出片。”
“最近来看银杏的市民确实多了不少,尤其是周末,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多人都没断过。我们也安排了工作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园区的银杏,我们也很开心,希望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爱护环境、文明参观。”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物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科技园西北门的温馨提示。记者 戴佳轶 摄
这份秋意并不局限于市区。在径山寺,寺门外的两株百年古银杏也已披上“黄金甲”。登山领队“徒游的tutu”在11月16日带队上山后感慨:“往年这时候多是阴雨天,叶子没等全黄就被风雨打落了,昨天天气好,是我第一次看到它这么金黄饱满的样子,很惊喜!”他带来的三十多位队员中,很多是初次到访,“不少队员一看到这么大一棵金黄银杏,都忍不住‘哇’出声来,纷纷掏手机拍照。
径山寺的银杏树金灿灿的。受访者供图
从11月中下旬开始,杭州的银杏陆续按捺不住,把深秋的信号拉满。你家楼下、通勤路上的银杏,是不是也悄悄换上了“秋装”?
你会选择扛起相机追着光影跑,还是弯腰捡片金黄夹进书里,又或者路过时随手拍张照发朋友圈?快在评论区聊聊你的“寻秋姿势”,晒出你镜头里的杭州银杏,一起解锁这份秋韵。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