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志愿者助力残障人士登长城。
日前,大城县40余名残障人士,在家人与志愿者的协助下,成功登临向往已久的北京八达岭长城。
这项名为“华美·博爱一日游”的公益活动自2011年启动,由爱心人士杨明章发起、华美节能科技集团资助。活动已举办9期,助力420多名残障人士走出家门、游览山川美景,感受人间美好,并于2012年获评“河北省优秀志愿服务品牌”。
圆梦之旅:意志坚韧勇攀巍峨长城
在秋日的八达岭长城上,一支头戴小红帽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并非寻常的游客——有人依靠轮椅前行,有人凭借双拐支撑,视力障碍者则在志愿者搀扶下,用脚步丈量脚下的每一块砖。尽管他们行动不便,但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都是真正的好汉!”残障人士史云海拄着双拐,在攀登的间隙激动地说道。他的额上沁满汗珠,眼神却异常坚定。对他而言,这次登长城远非一次普通游览,它是一次对自我极限的挑战。
此次活动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登长城、赏美景的机会,更在精神上给予了极大的鼓舞。“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更是我们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虽然身体上有残疾,但我们的心志并不残缺。来到这里,就是要证明自己同样能够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史云海说。
队伍沿着城墙缓缓向上,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周围的游客主动让出通道,伸出援手。
站在长城上,抚摸着古老的砖石,感受历史的厚重,大家纷纷合影留念,用镜头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以前总觉得长城离自己很遥远,没想到今天真的站在了这里。感谢这场公益活动,让我圆了多年的梦。”拄着双拐的残疾人李铁栓激动地说。
爱心护航:志愿星光汇成温暖星河
每一名圆梦者的身后,都站着一群无声的守护者。此次活动中,来自大城县及周边地区的70余名志愿者,用他们无私的爱,传递扶残助残的温暖与力量。
在志愿者队伍中,大城实验中学的张子宸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担当。首次参与活动的他,不仅是行程中调动气氛的主持人,更是盲人伙伴吕超攀登长城时的“眼睛”与“拐杖”。他一边小心翼翼地确保吕超每一步的安全,一边用充满画面感的语言,描绘长城的雄姿。
“虽然我看不见,但通过张子宸的讲述,我好像‘看’到了长城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到了它的伟大。”吕超感慨道。张子宸在服务结束后深有感触地说:“我曾以为是我给予他们帮助,但现在我深刻体会到,他们身上迸发的生命活力与勇气,给予我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专程从廊坊市区赶回的15岁初中生安梓伊,主动承担起物资搬运、后勤保障等工作,时刻关注着每位残疾人的需求。她说:“我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反而是他们的乐观与坚强,给予我许多鼓舞和力量,让我更有勇气面对未来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从启程时的悉心照料,到攀登时的搀扶与鼓励,再到归途中的温情陪伴,志愿者们无声地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使命传承:公益火种照亮未来之路
“华美·博爱一日游”活动自2011年开始举办。这温暖接力的背后,是发起人坚守公益初心与资助企业长期践行社会责任。活动发起人、大城一中原副校长杨明章在活动现场忙碌不息,协调各方,处理各种细节,脸上却始终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组织过程确实辛苦。”杨明章坦言,“但当我看到他们登上长城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所有的疲惫都化为甜蜜的滋味。那一张张充满喜悦与满足的笑脸,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全部动力和意义所在。”
杨明章看到的,远不止一次出游的短暂快乐。他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观光,它在每一位参与者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旨在告诉残障朋友,他们同样拥有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个人梦想的权利。同时,这也是一场生动的社会公开课,让整个社会更深入地理解、尊重并支持这个群体。
作为活动的坚定支持者,华美节能科技集团将回馈社会视为企业责任的重要一环。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关怀,从生活援助到实现梦想,华美集团不断拓展公益路径。他们认为,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利润,更在于为社会传递温暖与向上的力量。
从个体梦想的微观实现,到群体互助的中观实践,再到引领社会文明的宏观效应,这场公益长跑,实现了情感的层层升华与社会价值的不断累积。展望未来,这束公益之火必将照亮前路,让每一个梦想都有绽放的舞台。
(通讯员 陈彩燕 记者 杨雅淇 编辑 李雨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