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和我一样不知道,在辽阔的青海湖中心,隐匿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岛屿——海心山。它位于青海湖心偏南,距南岸约30多公里 。全岛面积仅1平方公里,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0.8公里,形如螺壳 。这座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的小岛,山顶高出湖面数十米,海拔约3300米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水含盐量高,不宜饮用。然而,神奇的是,海心山上却有淡水井,且长期有人居住。这一现象,不禁让人对这座孤岛充满了好奇。
海心山很久之前就有人居住,北朝时期,吐谷浑人统治青海湖周边地区,他们将体高膘肥的牝马赶入海心山放牧,传说这些马与海龙交配,生下的“龙驹”能日行千里,被称为“青海骏” 。隋炀帝杨广西巡青海时,曾派专人到海心山上牧马,以求龙种 。唐代,名将哥舒翰在海心山建造应龙城 。城东北、东南、西北三面 都是悬崖峭壁,惟西南面与岛相连。
应龙城的建成,阻断了吐蕃军队在结冰期穿湖北上的道路,对唐军在青海湖一带的驻防发挥了积极作用。《旧唐书·哥舒翰传》有载,天宝七载(748年)哥舒翰“筑神威军于青海上,吐蕃至,攻破之,又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有白龙见,遂名为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新唐书·哥舒翰传》亦记载说:“筑神威军青海上,吐蕃攻破之,更筑于龙驹岛,有白龙,因号应龙城。翰相其川原宜畜牧,谪罪人二千戍之,由是吐蕃不敢近青海。”同样的记载又见于《资治通鉴》卷216:“天宝七载,哥舒翰筑神威军于青海上,吐蕃至,翰击破之,又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八载……顷之(石堡城),翰又遣兵于赤岭西开屯田,以谪卒二千戍龙驹岛。
冬冰合,吐蕃大集,戎者尽没。”这些记载都表明,应龙城坐落于青海湖的弹丸小岛上,系天宝七载(748年)由哥舒翰所建。建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吐蕃于结冰期间越青海湖对唐朝守军发动袭击。
面对这样的场景,我忍不住遐想,来自内地的士兵,在这碧绿的湖水上是否也曾眺望远处的家乡,同时在战争来临前充满对死亡的恐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