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桥之温州砻糠桥
编者按:认识一座桥梁,领略一处风景,读懂一篇历史。凝结先人智慧,跨越历史长河,讲述今古传奇。
清康熙年间,为了解决过渡交通问题,人们集资在河上建立了一座单孔石拱桥。当时建此桥的工艺极其精湛,桥面石板与石板之间的缝隙非常严密无比,即便是细小的砻(lóng,义:①去稻壳的农具 ②磨的动作)糠(稻谷脱壳后的产物)落在上面,也不会滑落河中。有感于此,人们将桥命名为砻糠桥”。后来,人们认为桥名不雅,便将其按照谐音改为“龙方桥”。
然而,一座为人提供几百年便利交通的桥梁,却见证了一段沉痛的历史。
1942年酷暑里的一天,盘踞温州的日寇残忍地抓捕了18名无辜百姓,将他们推入河中浸泡。随即,又持枪逼迫他们上岸,并捆绑在砻糠桥石板上烈日暴晒,用这种惨无人道的“晒人干”暴行取乐。除一人趁浸水时泅水脱逃,其余17人则无人幸免。这段历史被称为砻糠桥惨案,令人痛心。
为铭记历史,教育后人,2015年9月,在龙方桥旁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文如下:
抗战时期,温州三次沦陷,日军烧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一九四二年七月某日,日军抓十八青年,捆至砻糠桥(今龙方桥)推下河浸泡,又持枪逼其上岸,烈日中跪滚烫石板“晒人干”,鞭打刀刺,如此反复数日,直至不省人事。除一人逃脱,其余十七人被折磨死。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特勒碑纪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桥名犹在,只是朱颜改。
【古桥坐标】温州砻糠桥,现名龙方桥,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南汇街道龙方村,跨越温瑞塘河。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初为一座单孔石拱桥。2021年改建为现代钢筋水泥桥。桥长382.6米,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形成"红桥卧波"景观,夜间通过金红色灯光展现水乡特色 。
【交通导航】
自驾/网约车:温州南站 → 沿瓯海大道快速路东行9 km → 转温瑞大道 → 经划龙桥路 → 南塘风貌街南段(龙方桥)。全程约11 km,25 min。
公交+步行:温州南站公交枢纽乘B302路(往七都方向)→「南浦六区」站下车 → 沿南塘街向南步行300 m即到龙方桥,全程约45 min。
温州水上巴士(周末班次):澜码头/南塘码头乘1号线 →「印象南塘码头」下船 → 沿河岸南行200 m即到龙方桥,航程30 min,票价5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本人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