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发来一张相片,说市政府后面靠中山公园这一向的围墙这处遗迹改造,是怎么回事。
其实,早在一周,半月前路过的时候,就注意到这里的改造动作了,看到有电力工人在移边上的那个变压器,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一向的围墙,以及围墙内原来的建筑都有了很大的拆改,当时就猜想,一定是围绕着这段围墙做什么文章。
当然了,不了解内情,也就没有细究,只想着等改造建设好后 ,再详细拍几张大图再写一篇《桂平人文》,不过,这几刷手机也看到有人以这处建筑为素材,进行视频创作了。
那这处建筑遗迹有什么样的说法呢?
其实,这就是一个大门,是五十年代桂平县委驻地的正门,门头上的红五星就是那个时代的建筑特色。只是由于那个时代的一些说法,才把大门改到现在公园落坡城北街的方向,这个门也就封堵不用了。
对于这个大门,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还有印象,小时候经常路过,那时候看到的大门早就是封堵的状态,前面路面还是很高的,和大门地面基本持平,只是这几十年间的一次次城市建设,最终才形成了今天几步台阶的落差。
后来听大人说,还有翻看一些旧书,才知道,其实,这大门背后的一片区域,历史可不简单。
简要的说,在清代的时候,这里是浔州府文庙,府学宫,浔阳书院所在地,准确来说,靠近这个大门的地方,是浔阳书院的位置,浔州府文庙在今天市政府办公楼,礼堂一带。如今在大院里还随处可见当时建筑的石礅,石柱等建筑构件。而大门前的这条路,则是原来的桂平城西城墙。
民国的时候,社会改制,加上时局的影响,桂平城的城墙被拆成为了路,而浔州书院区域一度是当时官办之地,还作过新桂系的兵工厂,后来又成为了浔桂中学的办学之地。
解放后,桂平的人民政权成立,按照我国的政权架构,县级领导机构有县政府和县委两个部门,县政府直接接管原来的民国时县政府的驻地办公,而县委驻地则就近的就选择了一街之隔的原浔桂中学的地盘。
由此开启了这个大门的历史。
至于为何当时两个部门的大门,都是朝西开,这个不怎么了解,也不好乱猜,只知道没过多久,县委大门就另作朝向了。从此,旧门就进入了几十年的荒废,门前见有草起,又见有草枯,一年又一年。
后来对这大门有研究的兴趣,也翻看过一些历史照片,但好像都没有这个大门的样子,也就作罢了。
在九十年代,这里一度被利用起来,大门两侧的空白,正好可以粉刷起了字,打起了广告,而延伸的围墙则一度被改成门面房。里面也有不少的建设,当然,办公之地进得少,几十年间,也只在围墙外见有楼起,又见楼拆,具体作过什么用途,什么变更就不知道了。
但无论怎么变,这个旧大门都保留了下来,历经了岁月风雨的洗礼,静看着周边的变化,桂平的变迁。
也就是这个月以来,看到这个旧大门有了重整的动作,从没有完工的现场建设看,可能会打造成桂平的一个历史人文景观,最后什么样的效果,就静待时日了。
好好的这个旧门怎么会重新建设,而不是拆呢?
估计正是这些年上级不断下发,调整,更新的传统文化传承政策有关。
自2015年以来,各地对于文物保护工作不断的有政策加强,使得很多地方重视起历史文化建设,特别是地方存留的历史记忆。
这样也挺好,普通市民得到了直观了解地方历史的机会,而像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这种历史文化爱好者也得到了题材,素材,更好的讲清地方的人文故事。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