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嘟嘟
编辑:池鸿
01
2025年,泰山“男生陪爬”服务在泰山迅速走红。
一般“陪爬团”成员年龄在19至26岁之间,全程提供背包、递奶茶、拍照、哄孩子、扇扇子等服务,甚至轮流接力将20公斤重的女童抱上山顶。
这是一种新兴的有偿服务旅游项目,收费在200-800元不等,女性游客占比巨大。
一米八、体育系、会拍照、能讲段子,仿佛成了陪爬男生的标配。
然而今年国庆,画风突变。
半山腰,一个戴银框眼镜、穿格子衬衫的中年大叔,踩着一双“钢铁侠靴子”,身后跟了六位 60 岁+的叔叔阿姨,一路超车,把男大们甩在身后。
大叔没讲段子,只重复一句话:“您放心,这鞋帮您扛50%体重。”
这一项目,立刻冲击了泰山陪爬团的业绩。
00后体育生小赵,暑假靠陪爬月入 1.2 w,国庆再上线,连续三天“挂 0”。
“客户问完报价,转头去租机器人,128 元/小时,比我还便宜 20。”
更扎心的是,阿姨们下山时拍了拍他肩膀:“小伙子,明年加油考研,机器人不会讲故事,但它是真的不累。”
而这个把男大逼到墙角的人,叫余运波,39 岁,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
02
余运波1973年出生,2001年获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
随后,他在中国科学院攻读环境科学博士,毕业后留任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环境催化与大气污染控制研究。
2012 年,他第一次爬泰山,被 18 盘虐到怀疑人生,于是就动了“给人类装外挂”的念头。
于是,他开始组建团队,并且跟投资公司进行融资。
他们把产品的定位,定在了中老年群体,这就要求样机轻便耐用。
团队从 20 kg 的“全身盔甲”样机起步,10 年里做了约100代原型,90% 死在实验室:
太重、太贵、穿戴反人类。公司几乎没有收入,合伙人陆续离开,余运波个人已投入 2000 多万元,多次考虑放弃 。
最后,他们在实验室里烧光2000万融资,做出了5代样机:
他们的第一代就像钢铁侠,全身有17个电机,穿一次要 40 分钟;
第三代减重到8 kg,结果用户摔伤进了医院,投资人连夜撤资;
目前第五代机器砍掉上半身,只保留“膝关节助力”,能续航 8 小时,终于把成本打到 6999 元——和一台 iPhone 差不多。
03
泰山管委会在2023 年的国庆,曾进行试点:在南天门租鞋点,128元/小时,268 元/天,押金 500。
数据出来,理工男赢了:平均爬坡时间缩短 32%;45 岁以上用户复租率 61%;投诉率 0,意外事故 0。
景区连夜追加 300 台,顺便把“陪爬”许可证涨价 50%——用价格告诉市场:人力稀缺,请留给真正有故事的男大。
2025年,一段“八旬老人穿外骨骼健步登泰山”的视频意外走红,全网播放超 1 亿次,订单雪片式飞来。
登山机器人从实验室正式走向批量商用,并快速复制到全国多家景区 。
被算法挤下热搜的体育生们,开始反向操作:
报班学摄影,专拍“机器人与日出”大片;
练出八块腹肌,在机器人旁边举“免费帮忙拿水”牌;
直播标题改成“机器人爬不上的后山,我背你上”。
数据反馈:混搭套餐 398 元/人,机器人+男大+跟拍,国庆订单量反超纯机器人 27%。
一句话:技术解决体力,人类负责情绪,价格立刻翻倍。
04
余运波用 10 年、100 代样机和 2000 多万元个人投入,把 20 kg 的“钢铁盔甲”减成 1.8 kg 的“登山外挂”,最终靠泰山游客的深夜电话和一条短视频完成从 0 到 1 的跨越。
如今,泰山夜爬通道,灯光像一条火龙。前面是穿外骨骼的银发族,步伐稳得像平地;
后面是体育生小赵,背着吉他,给两个广东小姐姐唱《夜空中最亮的星》。
机器人不会唱歌,男大扛不动 50% 重力,
但当山顶的日出一起照亮金属外壳和少年汗珠时,谁抢谁的风头,似乎又有了新答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