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陇西县始终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体育为用”的工作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繁荣文化事业、活跃体育竞技、壮大文旅产业,为助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新陇西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立冬时节,寒意渐浓。漫步于陇西县北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两侧明清风格建筑鳞次栉比,笃实药店静立其间。店主陈勇已在此默默经营二十载。作为土生土长的北关人,陈勇默默见证着这条街区的历史变迁与时代新貌。
陇西县北关正街居民 陈勇:这几年通过改造,环境改变的确实很大很大。最近又给我们把天然气、下水这些样样都通上了。作为北关的居民,我也感觉到非常的自豪和幸福。
陇西县北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是甘肃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面积3.95公顷,于2022年9月启动历史建筑、街巷、公共服务设施、附属设施及其相关环境的保护、整治与改造提升工作,2025年1月22日正式开街运营。项目通过串联李家龙宫、修缮头天门牌坊等14处清代遗迹和改造133户历史建筑等举措,打造了北关正街和头天门巷两条历史文化轴,实现了“双轴联动”的空间布局。目前街区已入驻商户86户,涵盖非遗古玩、特色小吃、传统手作三大核心板块。该项目的落成,彰显了陇西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形象,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陇西县巩昌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 周锐锋:巩昌镇建立“北关正街保护管理机制”,联动文旅、住建等6部门实行“街区管家”管理模式。常态化开展“周演、月展、季赛”文旅活动,推出“点亮陇西堂”主题灯展及文旅促消费活动,单日吸引游客超千人次,预计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走进李家龙宫景区,巍峨的古建筑群在冬日晴空下更显沉稳厚重。虽值旅游淡季,景区内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四季皆景,常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寻根祭祖、观光游览。
云南游客 刘选清:我是云南昭通绥江的,来甘肃这边打工,这里风景挺好,我们已经来了四五次了,我感觉到这里历史底蕴比较深厚,也了解到了李氏文化的相关知识,以后有机会还来这里参观。
陇西县旅游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 王娇娇:“十四五”期间,李家龙宫景区为了打造更富文化底蕴、更具互动体验的游览环境,开展了布置李氏族谱展览馆、修建李园、升级改造李氏文化长廊、设立文创专区等一系列提升工程。在文物保护方面,我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建筑进行了加固修缮。同时,景区还广泛种植了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植被,显著提升了绿化覆盖率。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景区吸引力大增,五年内累计接待游客约165万人次,有效促进了当地文旅融合发展。
据了解,2025年1-10月份,陇西县旅游接待人数达356.74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花费19.96亿元,同比增长7%。陇西文旅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全县文旅服务水平,陇西县还启动了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总用地面积26913.46㎡,总建筑面积11817㎡,核心建筑为一栋三层的5A级游客接待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助力陇西打造旅游设施完善、环境优良、知名度高的全域旅游示范县,既推动区域旅游业提质增效,也为县域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甘肃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旅游集散中心项目负责人 刘金鹏:在2022年8月进行勘建,2024年进行主体结构竣工验收,现在已经进入室内装修阶段了,预计2026年10月投入使用。一楼包括图书展览区,二楼美术创作区,三楼科技体验区。游客可以自选路线,再由配套的公交车进行输送。
“十四五”期间,陇西县成功创建了李家龙宫国家4A级、陇西中医药博览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了以碧岩镇郑坪村为代表的一批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全县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1298.48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66.76亿元。投入超1600万元修缮威远楼、保昌楼等重点文物,完成701部8644册古籍普查登记,推出文艺精品数百部(件),累计开展各类文体旅活动超1000场次。启动实施总投资21.48亿元的重点文体旅项目13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1.21亿元,8个项目建成运营。这一系列成果既夯实了陇西文体旅产业发展根基,更彰显了县域文化自信。
陇西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瑞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精心编制“十五五”规划,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李氏文化、古城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等陇西文化品牌体系。坚持文化惠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优化服务体验,加快智慧文旅建设,培育文旅新业态,构建主客共享、宜居宜游的文旅发展新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文旅力量!
陇西融媒记者:仲玲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