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来到海关后,走了许久,一片新城区之下,已然找不到之前的点点滴滴,除了一些路牌之外,感觉如此的陌生......

邱县路与朝阳路的交界,这里是邱县路的南端,这处仿古船型建筑的右侧,今昔的门牌号对比,是邱县路6号、8号,还有任锡海老师的“十号大院”。这座大船的位置应该就是以前的金乡路1号。

金乡路,海关后曾经的这条老街,竟然连路牌也不见了,咨询社区才知,因道路状况变化,金乡路路名已于2011年被注销!原来整条路已经彻底消失,不复存在了。
查阅《关于市区部分隧道、桥梁、道路命名部分道路延长、注销的通告(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七日)》,除金乡路消失之外,同时被注销路名的还有平阴路、金乡东路、长安南路、惠民南路、宝山路。都是海关后......
老青岛熟悉的海关后,估计以后这样叫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了,它已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地名。
1901年10月,胶海关在小港设立分关(亦称大鲍岛分关),这一带因位于"胶海关"后面,故被老青岛俗称为"海关后"。而这个从民间口头流传起来的地名,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了一个公认的城市地标,也成了泛指冠县路以西靠近胶州湾一带的总称,陪伴了在这里生活的几代人。这方历史街区,历经近百年风雨,是老青岛最典型的市井老街。
海关后街区的总面积虽然不大,但是道路却不少。邱县路、金乡路、小港一路、朝阳路、平阴路、长安路、惠民路和宝山路等纵横交错其中。
2008年起,“海关后”由宝山路至冠县路、小港一路老建筑被全部拆除,规划建设新区,现在这里叫“晓港名城”、“新街里”......
多年前收到著名画家韩盈老师发来的一系列珍贵照片,这也是老海关后街区整体拆迁改造后,看到的最为详尽的一组记忆留存,一条条最能反映老青岛市井风貌的原始街区,那些昔日的画面仿佛又鲜活般的重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旧影,重回消失的金乡路。
时光倒流,再回海关后。这是金乡路与邱县路交界的街景旧影。我想,这已不单纯是摄影者的照片展示了,它们就是这座城市、这个消失了的地区的历史、生活缩影回顾。
路口的一家商店,门牌号好像是金乡路48号。

随着小港改造,曾经的历史印迹已全部消失,我们只能从老照片中去找寻那些代表老青岛原生态的建筑、环境之风貌。
楼体上还可以看到平阴路的标识。

一些小生意商铺的字迹,零零散散的出现在老街和老门洞的墙壁上。

不规则状的金乡路,时间静止像是一幅画。

这里保留了大量老青岛的建筑遗迹,这些老房子一直默默的守在小港湾畔,见证着这个区域的兴衰。

这些连贯的镜头,不仅像是一幅画,更像是一张张的影视剧画面。

这条稍显环形的老街,或许已知晓即将消逝的命运,空旷的路上能感受到沧桑与孤寂。斑驳的墙体,依稀可以看见,那曾经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还有岁月留下的痕迹和记忆。

老街上的小卖部方便了四邻,也陪伴了许多孩子的成长。

在金乡路36号墙外回望

金乡路31号,院内有针灸推拿。33号是一家书社,出租书刊、兼营部分小商品。

悠长安静的老街

老街上有几代人的根,几代人的回忆,见证了几代人的欢笑与泪水,几代人的生活往事......
右边的门牌号依次是金乡路28号、26号、24号

挂着“金达商店”招牌的店铺

平日里,上班和上学的离开后,老街上除了一些老人,就是零星的路人经过。

金乡路23号,形形色色的门洞,穿过后是一个个杂乱的里院,聚集着住在这里许多年的老居民,或是前些年逐渐多起来的外来务工者。

金乡路21号,一个鸟笼挂在门前,老式的门窗,陶质的雨水管,显示出老街的时代感。

金乡路19号, 圆弧形的大门洞,常年不见关闭的红漆大门,沿着斑驳的石板,门洞内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致。

去过金乡路的人,对于这个半弧形转角都会有些印象,它不仅与邱县路相接,也像是海关后的一种风格。
再次看到这条老街的旧影,相信不少读者朋友也会和我一般,在怀念的同时,心情也会些许的感觉沉重。

老街的时光,有着在这里居住的人们各种的回忆,有着他们童年和青春的美好,有着他们生活的安逸和平淡,而这些都将永远的留在这条消失的老街里,留在了他们的记忆里。

走过半个转角,前方是另一条老街邱县路,海关后相连的各条老街,没想到会在不久的时间里,一起消失在了城市改造的大潮中。

阳光充足的日子,院里、街上,衣服、被褥会成为一道旧时的特俗风景。

金乡路16号的大门洞前,晒着连串的”艮呱唧“。
2007年3月22日。青岛小港湾旧城改造工程第二期拆迁安置工作开启,其中包括金乡路1号至108号、金乡路108号甲至乙的全部住户。2008年起,“海关后”随着城市改造而最终成为了历史......

左边依次是金乡路12号、10号,老式的电线杆、落水管、烟筒等常见的物件也在渐渐地消失。

金乡路8号的电话超市,公用电话,听起来好像已很遥远了。

近些年来,青岛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具有典型历史风貌的老街在旧城改造中逐步消失,这也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对于成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那是一份独特的情感,那些难忘的老街老景,都是记忆的根,都是无法抹去的记忆。

金乡路6号,这样的门洞也像是后期海关后的一种标配,厚重的大门,门洞内的一段石板路,两侧是黑板报,电表箱子。

右边的金乡路4号,青兖商店,应该有不少人曾经叫错了吧?

左边的门牌是金乡路2号,对面是金乡路3号、5号

金乡路1号,老屋、老街、老路牌,见证了海关后的风雨沧桑与城市巨变,一个起点、亦是一个终点......
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这是一条老街成串的记忆,这里是很多人一生的起点,也是很多人一生的回忆。
怀念曾经的海关后,纪念消失的金乡路!
本组照片由画家韩盈先生提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独家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