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镇,一座位于长江之滨的宝藏小镇。
这里既有“一江碧水东流去”的壮阔景象
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恬淡
更藏着“人间烟火抚人心”的温情
接下来,小编将从“好景、好吃、好玩”三个维度
带大家走进这座“诗画田园与乡村文明交织”的宝藏小镇。
好景:长江边的“颜值担当”,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登高望远,俯仰皆成诗。说到彭思的好景,那必须得提长江!若想一览长江的雄浑气魄,彭思镇茅山村大王庙观景台便是最佳去处。登临此处,江风拂面,千帆竞渡,货船犁开碧波,泛起粼粼金光;极目远眺,对岸黄石西塞山层峦叠翠,山影倒映江心,恰似一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天然水墨。
移步换景,满目皆生机。顺溪而上,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天子堂林场,共鉴“天然氧吧”之名,赴一场深呼吸之旅。漫步林间,松涛阵阵,在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嘈杂中来一次说走就走的“country walk”。若说林场是“绿野仙踪”,凤凰村便是“四季花海”。春赏油菜金浪翻涌,夏观荷塘粉黛摇曳,秋品丹桂香染衣襟,冬览寒梅傲雪凌霜,每一季都令人流连忘返。当地乡亲笑言:“在凤凰村,连蜜蜂都挑花了眼!”
好吃:舌尖上的彭思“三绝”,让你吃了就忘不了!
彭思人懂吃、会吃,更善用自然馈赠烹制人间至味。一绝“彭思酸米粉”。百年传承的酸米粉,以独特发酵工艺成就酸香绵柔的口感。一碗热腾腾的酸米粉下肚,酸得通透、辣得酣畅,堪称“开胃神器”。二绝“茅山螃蟹”。这到了秋天,别忘了品尝茅山螃蟹,肉质鲜美,膏黄饱满,吃完还想舔手指。当地人有句俗语:“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茅蟹辜负肚”。三绝“黄梅坳鲟鱼”。黄梅坳水库活水滋养的鲟鱼,肉质紧实,炖汤鲜香浓郁,被誉为“水中黄金”,是宴请亲朋必不可少的硬菜。
“三绝”之外,伍松黄桃、丁家嘴葡萄、天子堂板栗、朗山菱角、黄柏城白茶……各村的当家产业更是能让各位食客流连忘返。诸位若有口福,不妨来彭思做一回“美食体验官”,方知何谓“人间至味在乡野”。
好玩:民俗为韵,活力为魂,让你玩出“新花样”!
彭思的“好玩”,既有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亦有乡村振兴的活力迸发。有那民俗文化“有声书”——余凉鼓书,艺人右持鼓槌、左持云板,将千年故事唱得荡气回肠,声声入耳;将乡村变化串词成诗,引人入胜,配合着花船表演摇曳生姿,演绎着农耕文明的淳朴风情。更有集市烟火“聚欢腾”——彭思大集摊位林立,鲜蔬、手作、美食飘香,画糖人、编草绳的老手艺人指尖藏巧,吆喝声、嬉笑声里,乡亲们选货唠嗑,满是乡土暖意。运动会上“展豪情”。拔河赛场吼声震天,抵棍比拼角力酣畅,广场舞跳出“银发青春”……这些扎根乡土的趣味活动,既是体能的较量,更是乡情的凝聚。
彭思之美,美在自然馈赠的山水画卷,美在代代相传的匠心滋味,更美在干部群众同心绘就的振兴图景。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却有“慢品人间烟火色”的悠然;这里不尚浮华,却以真诚与热情拥抱八方来客。当前,彭思镇正以“文旅融合”为笔,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让我们期待,通过“彭思人”的智慧与活力,让更多“养在深闺”的文旅资源“破圈出彩”。诚邀大家走进彭思——赏江景、品美食、享民俗,共赴一场“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文旅之约!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言)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