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王了 文/图(除署名外)
巷遇档案
二郎巷示意图(陈慧芬制图)
泉州鲤城区二郎巷位于古城东隅胜果铺二郎境,别名“沟墘”,因巷内有二郎庙而得名。
据世居二郎巷的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吕照明介绍,二郎巷临近古代泉州罗城七座城门中的东门——仁风门,东侧即是水关,“沟墘”一名与城壕有关,“沟墘”之上有六版桥、七版桥、十一版桥、东城门兜桥等,旁边东街曾立有一座衮绣牌坊,这些遗迹今已难觅。二郎巷古临东湖,时常被水淹,于是建起镇水的二郎庙。
凤凰树是二郎巷口一道醒目的风景(王柏峰 摄)
石栏红砖映侨魂
庄明理故居
二郎巷41号为庄明理故居,外环石栏,精致的院门内有红砖厝与二层砖混洋楼。洋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2017年被列为泉州市历史建筑。出于安全考虑,现已无人居住。
庄明理(1909—1991),又名庄汉光、庄哲铼,笔名“庄稼”,马来西亚归侨,是著名侨领,曾任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华侨大学第一届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二届董事会董事。
庄明理出生于泉州东郊东塘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后举家迁到东街庄厝埕。其父庄文莉曾为船工,后赴马来亚槟城谋生。1926年,庄明理下南洋到槟城侨办商铺做店员,第二年转往印尼协助舅父经营修车厂,很快担任了修车厂经理。
抗战爆发后,他在印尼积极投入抗日活动。1936年在槟城创办《现代日报》,四处演讲,宣传抗日;1937年回国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他组织的华侨机工占南洋各地回国服务机工总和的六分之一。
陈嘉庚在政协大会上发言时,庄明理(右)担任翻译,将闽南语翻译成普通话。
1949年6月,庄明理和著名侨领陈嘉庚一起受邀前往北京,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同年9月,庄明理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开国大典。
1956年,庄明理调任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负责筹建在泉州的华侨大学和武汉、厦门集美及广西的华侨补习学校。当年10月,全国归侨联合会成立,庄明理被选为副主席。
据参与编撰过《华侨大学史》(2021年版)的华侨大学副研究员何强毅介绍,1959年华侨大学酝酿创办时,校址曾有北京、广州,以及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地的几种主张,最后采纳时任中侨委副主任庄明理的建议,决定把学校建在泉州。
1960年5月,中侨委副主任方方、庄明理来泉实地勘察校址,先后走访泉州北门外清源山麓周边、东海法石乡、丰泽华侨中学及城东五里亭等地,并至南安国光中学所在地考察。在此期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叶飞、书记处书记林一心也曾来泉州调研,经反复比较,最终确定在现址建校。
四代匠心传雅韵
家住二郎巷8号区的吕照明出身泉州提线木偶表演世家,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其刻画艺术作品曾作为对外交流礼品赠予多个国家。吕照明的父亲吕赞成(1924—1993)是泉州木偶实验剧团首任团长,也是泉州提线木偶的一代大师。
吕照明介绍,吕赞成是吕家第四代泉州提线木偶传承人。其曾祖父吕马允、祖父吕白水、父亲吕细虎、叔父吕天从均为当年名噪一时的戏班主。
吕赞成11岁时进入名艺人陈天恩的科班学艺,兼收并蓄、熟悉各行当,很快便崭露头角。抗战胜利后,他自己组建“和平班”,与当年谢祯祥的“时新班”齐名。
木偶大师黄奕缺与泉州木偶剧团原团长吕赞成(左)在南京大桥下合影(吕照明供图)
1952年10月,泉州木偶实验剧团成立,吕赞成任代团长。1960年4月,泉州木偶实验剧团与泉州布袋戏剧团合并,成立“泉州木偶剧院”,吕赞成任副院长。同年9月,吕赞成亲率由泉州木偶剧院、漳州布袋戏剧团、晋江潘径布袋戏剧团组成的“中国木偶艺术团”,赴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参加第二届国际木偶联欢节。泉州提线木偶剧团演出的《水漫金山》《庆丰收》获得集体银质奖,吕赞成表演《水漫金山》中的白娘子,其技艺让国际木偶界赞叹不已,获个人表演金奖。
随后几年,泉州提线木偶剧团多次进京演出,受到高度重视,作为中国文化名片之一频繁出访演出。20世纪70年代,泉州木偶剧团重新成立,吕赞成任团长。1979年,他率团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火焰山》荣获一等奖,《千桃岩》获三等奖。
书香浸润二郎古地
二郎庙
位于二郎后街37号的二郎庙是二郎境境庙,坐北朝南,庙门悬匾“二郎古地”。庙宇两进,前为二郎庙,后为庆同庵,呈“前庙后庵”“佛道并祀”的罕见格局。
相传明末泉州土地巷一位姓吴的读书人在四川任县令,年老返乡,见城内常发水患,便将四川灌口二郎神分炉来泉州,建二郎庙祀奉。后因年久荒废,附近居民将神像移入家中供奉。民国初拆旧东城门时,乡贤余文烈牵头捐款,在附近建于明末的庆同庵前重建二郎庙,并请庵中尼姑协同管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二郎庙部分地块被用于绿化及化纤厂仓库建设,1993年按原规制重建。入门右侧有书法家李伯瑜撰文的《泉郡庆同庵二郎庙碑记》。
二郎巷书声不断。巷中的泉州师范附小是重点名校,其前身为1904年英国传教士安礼逊创办的培元小学,1920年孙中山为学校题写“共进大同”并捐资办学,已有百余年历史。
泉州师范附小隔壁是二郎巷66号的泉州财贸学校,为泉州市经济类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基地。
责任编辑:黄冬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