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表哥之邀,在上周末我们一家三口来到表哥工作了三十余年的江苏昆山游玩,深深被这个充满魅力的江南之城所吸引。
一下火车,映入眼帘的是一番城市繁华景象。高楼鳞次栉比,马路宽阔有序,高架桥在城市交通网络中常见,行人面色从容,时刻感受到昆山现代都市的时尚与活力。
表哥引以为豪的告诉我昆山连续 20 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首位。它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产业、外向型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格局。昆山处于苏锡常都市圈与上海都市圈连线的中心位置,能够充分承接两大都市圈的产业辐射和资源共享。同时,昆山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入驻,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下午,我打卡了表哥工作了三十余年的昆山中学。学校给我印象最深的感觉是总体布局体现“现代气息、水乡特色、文化传承”主题和“现代化、生态化、人文化”特色,设有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景观区四大区域,融合学校传统文化、水乡园林文化和江南历史文化元素,形成公园式“水韵校园”。这种园林式学府在国内中学也是为数不多的,一圈走下来至少要一个小时,可见学校之大。除此之外它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升学率也是在当地遥遥领先的。
晚上,表嫂为我们安排在智谷小镇进行接风。进入小镇彷佛让人置身于异国他乡。小镇内商业街道上的建筑别具一格,特别是欧陆风格的建筑在灯光映照下,红砖彩瓦更显韵味。
街道两旁,咖啡馆、餐厅家家热闹非凡。年轻人,游客们汇聚于此。有的人在咖啡馆里享受着醇香的咖啡,还有的人在餐厅里大快朵颐,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愉悦,不少餐厅都有外国人的身影。表嫂告诉我有时运气好还能欣赏到音乐喷泉。
来到昆山,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一大亮点。第二天清晨表哥带我们品尝了奥灶面,堪称昆山美食的代表。细白的面条,鲜美的汤头,再加上浇头里那一块肥瘦相间的大排或鲜嫩的卤鸭,一口下去,满满的美味在舌尖上绽放。
周庄,是昆山古韵的一张璀璨名片。走进周庄,就像翻开了一幅古老的水墨画。“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景致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每一块石头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老者,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沿着河道漫步,一艘艘摇橹船悠悠划过,船夫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那悠然自得的模样,仿佛时间在他们这里都放慢了脚步。河道两旁,是白墙黑瓦的古建筑,飞檐翘角,雕花门窗,无一不彰显着江南建筑的精巧与细腻。沈厅、张厅等深宅大院,犹如历史的宝库,承载着家族的兴衰与荣耀。走进沈厅,仿佛能看到当年沈万三富甲一方的辉煌景象,那些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万三蹄,在周庄的商铺随处可见,它色泽红润,肥而不腻,让人一见便有食欲。承载着周庄的历史文化,还有袜底酥、等传统小吃,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从周庄的古韵中走出,来到昆山城市中心的亭林园。这里有顾炎武纪念馆,走进馆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顾炎武的铜像:铜像两侧的生平简介,清晰勾勒出他的一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昆山作为昆曲发源地,昆曲博物馆自然要去,馆内详细介绍了昆曲历史,昆曲服饰,昆曲表演三部分,表哥说现在昆山很多小学己开设了昆曲表演课,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表哥还介绍了昆山三宝,它们是昆石、琼花、并蒂莲,都产自昆山,是当地独特文化符号。
昆山,在这里,你可以在古巷中追寻历史的足迹,也可以在都市中感受时代的脉搏。昆山之旅,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更是一场与江南文化的深情邂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