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小媒(北青社区传媒副中心版:BQSQfuzhongxin)
了解到,
距北运河上北关闸约7公里
坐落于通州区北部宋庄镇
作为“通州堰”分洪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宋庄蓄滞洪区二期
对外开放啦~
走进宋庄蓄滞洪区人工湿地,毛茸茸的芦花随风轻舞,不时有飞鸟掠过花穗,吸引了不少摄影采风爱好者,想要用镜头留住这抹流动的诗意。“这种置身自然的体验太幸福了!”既扛得住汹涌洪水,也盛得下休憩生活。
镜头下飞羽“起舞”
接下来
让我们一道探秘这处
“全能型”蓄滞洪区~
硬核担当 “超级蓄水池”显实力
此次开放的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工程历时五年建设,工程实体于2021年底正式移交运行管理,投入运行至今,已经历了多个汛期考验。该工程蓄洪库容为200万立方米,通过壁富路下9孔暗涵与宋庄蓄滞洪区一期工程紧密相连,形成一个“超级蓄水池”,总蓄滞洪水规模约830万立方米。其中,尹各庄分洪枢纽、分洪道、壁富路暗涵、小中河分洪及退水闸等关键设施构成了区域防洪“生命线”。
壁富路暗涵
横跨温榆河之上,机架桥上数十个红白相间的桅杆状装置分外显眼。“这些装置的作用是控制闸门启闭,确保汛期行洪通畅。”北运河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联合调度尹各庄拦河闸和尹各庄分洪闸,汛期可将温榆河上游的洪峰引入这处“蓄水池”,以缓解下游行洪压力;待水势平缓,再开启小中河退水闸将水流缓缓送往下游。
尹各庄分洪闸
树影掩映间,一架高耸的银白色“哨兵”在明媚的正午阳光间十分亮眼。这是蓄滞洪区今年新安装的鹰眼摄像机:360度高清成像,白天可清晰捕捉分洪道细节,夜间通过红外补光实现低照度环境下的精准监测,画面实时同步传输至所内中控室大屏,如遇异常情况工作人员可迅速掌握现场动态,并及时响应。这一设备的投用,将实现分洪道全域无死角监控,大幅提升险情预警和处置效率。
鹰眼摄像机
防洪安全有保障,生态环境也要跟上。在蓄滞洪区的人工湿地里,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相映成趣,每天有1.6万方温榆河水“稳稳地”涌入这里,利用湿地的净化功能,为下游城北水网提供清洁水源。数据显示,区域内水体透明度较改造前提升40%,沉水植物覆盖率达60%,成为副中心北部重要的“鸟类驿站”之一,引来众多观鸟爱好者“驻扎”捕捉飞羽翔集的盛况。
蓄滞洪区银鸥翔集
“秉承‘平急两用’的理念,这里既是守护城市安全的防洪屏障,更是市民家门口的亲水空间。”北运河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水务部门结合周边区域景观,因地制宜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格局,让蓄滞洪区告别单一功能,化身集生态观赏、户外休闲、自然研学于一体的复合型场所。
湿地风光
智慧加持 织就亲水“安心网”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水务部门制定了《宋庄蓄滞洪区开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精心绘制《蓄滞洪区导览图》,确保开放管理有章可循,服务标准统一规范。
基础设施完善
当前,园区已布设完善安全防护网络:53处高清监控摄像头全天候守护,15处“一键呼救”报警装置触手可及,救生圈、防护围栏、安全警示标识等遍布关键节点。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定期巡查维护所有设备设施,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为市民亲水游园多加几道“保险锁”。
骑行爱好者前来“打卡”
水务部门将持续升级公共服务设备设施,提升绿化彩化亮化工程,以满足市民休闲漫步、观景怡情、亲近自然的多元需求。“我们正结合实地踏勘,进一步优化游览路线,不断拓展滨水空间复合功能,打造彰显水务特色的滨水生态景观廊道,以滨水空间开放共享促进‘人水和谐’。”市水务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水润京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