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县城出发--红山窑镇窑文化博物馆(制陶体验馆)--毛卜喇“卍”字灯城--万里长城·红山窑馆--毛卜喇时代印象馆--车辘沟石林景区--返回县城
线路亮点:学手工制陶,品非遗魅力,逛“卍”字灯城,游民俗展馆,观石蛋地貌。
窑文化博物馆、制陶体验馆位于红山窑镇人民政府对面红山广场,以红山窑镇历史悠久的窑文化为主题进行布展,主要展示了深具地方特色的窑文化传承、制陶流程、陶瓷工艺品等。红山窑的制陶业历史悠久,早在明洪武年间就有“黑”“白”窑的传说,即煤窑和陶瓷窑。清乾隆年间,红山窑制陶业达到兴盛时期,又以王家白窑最为有名,同治年间因战乱灾荒,白窑倒闭,至光绪初年又逐渐恢复。民国时期,红山窑发展到五座陶瓷窑,因生产陶瓷,又有商号,有顺口溜说:“红山窑地方小,三座铺子五座窑。”新中国成立后,红山窑的白窑主要烧制日常生活用品,大多销往周边市县,在当时极大满足了群众的生活需求。近年来,红山窑镇致力于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全力打造建设窑文化博物馆和制陶体验馆,旨在让更多的人现场感受和体验窑文化和制陶的魅力,传承红山窑陶窑文化和手工技艺,助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毛卜喇“卍”字灯城位于毛卜喇村村委会西侧,“卍”源自梵文,意为“吉祥之所集”,是“瑞相”“万德吉祥”的标志。据记载,“卍”字灯诞生于唐朝,明朝洪武年间流传至北京,被永昌县在北京做生意的民间艺人绘制图谱带回家乡,落户于毛卜喇村。毛卜喇“卍”字灯俗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于2010年亮相上海世博会。2022年,立足国家级非遗“卍”字灯俗,毛卜喇村建设了“卍”字灯城,标志着这一国家级非遗正式从一张手绘图谱的形式转变成了永久性工程。
万里长城·红山窑馆位于毛卜喇村村委会东侧,呈长城造型,占地面积500㎡,旨在对散存于民间的红山窑民俗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展馆按照历史人文、多彩乡村、农耕民俗3个主题和边塞风情、历史人文、非物质遗产、多彩乡村、红色记忆、农耕民俗、红山烧窑7大板块布局,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场景复原等形式全面展示红山窑镇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及民俗文化。
毛卜喇时代印象馆位于“万里长城·红山窑馆”对面,由当地毛卜喇村业余收藏家赵尚云同志自筹30余万元修建,该展馆占地面积200㎡,展出展品700余件,主要题材为红色文化,历史再现老旧用具,突出毛卜喇发展进程历史印记,共分为红色文化、交通通讯、广播影视、打字印刷、照相器材、民间乐器、老旧用品等7个板块。展现了毛卜喇村的时代记忆,促进了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挖掘交流。
车辘沟石林景区位于毛卜喇村西北部5公里处,距永昌县城约32公里,距G30连霍高速公路马营口出口约10公里,北与有“珍珠林海”之称的花草滩相接,西靠月牙湖,南依大泉水库。景区由大车辘沟、小车辘沟和纱帽翅沟石蛋地貌三个景点组成,区域内数里的荒山野丘上,布满了聚散相宜、起伏有致的石林。其气势恢宏,构景丰富,或像爬行的熊猫、腾飞的老鹰,或像成群结队的大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