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悠悠,承载着古城的厚重;千山叠翠,蕴含着历史的深邃。初冬时节,镇远古城依然游人如织。今年1至10月,镇远古城景区接待游客695.02万人次,同比增长7.94%,游客总花费48.39亿元,同比增长9.26%。过夜游客87.61万人次,同比增长10.79%。入境游客达1.83万人次,同比增长17.33%。
数据增长的背后,得益于黔东南州系统性推进景区联动改革。作为黔东南州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镇远县系统谋划,协同推进,不断深化“三机制一保障”,旅游发展呈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镇远古城无人机照片。吴贤和 摄
规划联动:打破区隔,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过去,镇远古城与周边景区“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今年3月,镇远古城景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挂牌成立后,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深化规划、经营、管理领域改革,推动“大带小、强带弱”协同发展。
牵头组织镇远片区6县(镇远、施秉、黄平、岑巩、三穗、天柱)召开3次联动工作会议,联合打造三穗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该中心自7月18日运营以来已疏导游客1.33万人次,实现咨询、票务等“一站式”服务。今年1至9月,镇远片区接待游客2051.7万人次,同比增长12.24%。

外国游客在镇远古城游览。镇远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经营联动:多维拓展,提升游客体验新高度
游客陈先生刚下高铁,就坐上了直达古城的摆渡车。“从高铁站到景区无缝衔接,这种体验太便捷了。”
交通联动构建“快进慢游”。镇远开通覆盖凯里、三穗高铁站及贵阳、黄果树、梵净山、荔波、肇兴、西江千户苗寨等重点客源地直通车,构建“高铁+景区”“景区+景区”无缝衔接的区域旅游交通网,同时还开通多条低空观光航线,满足高端客群需求。在县域内,开通“古城—高过河”“古城—铁溪”“古城旅游小巴士”等景区专线。水上巴士将沿河景点串联成线,打造“水上观城”新体验,形成“以水连景、水陆联动”的特色交通网络。

镇远高过河漂流。龙世才 摄
节赛联动提升品牌热度。今年7月4日至6日,镇远联合施秉、黄平开展区域联动赛事,创新推出“三县漂流节”,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1至10月,镇远高过河景区接待游客39.2万人次,同比增长38%;施秉杉木河景区接待游客17.8万人次,同比增长3.55%;黄平野洞景区接待游客5.3万人次,同比增长10%。

镇远古城全景。邹渝 摄
服务联动展现旅游温度。管委会联动文旅、团委、镇远中学等单位组建33人“双语导游”志愿服务团队,已服务外国游客800余人次。同时,还开展英语、日语、韩语等外语服务能力培训,提升外语服务能力。成立“古城伴旅”志愿服务队,开展线路推介、景点微讲解、游客咨询等特色旅游志愿服务行动,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00小时。

镇远古城大型山水实景演艺《㵲水月明》大河关演出现场。江春健 摄
管理联动:创新机制,打造优质旅游新环境
“真没想到,投诉1小时内就得到了回应,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游客对镇远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竖起大拇指。
创新机制保障游客权益。镇远建立“1小时响应、24小时对接、72小时办结”响应机制,确保游客诉求“即接即办”。管委会整合市监、文旅、住建、交通等职能部门及景区运营公司力量,构建“统一受理、分类交办、联动处置、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镇远古城景区旅游投诉快速响应处理工作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处理涉旅投诉139件,办结率达100%,游客满意度持续提升。

国庆中秋假期,镇远古城游人如织。镇远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联审联管”打造高效协同治理新格局。镇远县整合自然资源、住建、文旅、市监、生态环境、消防等职能部门力量,由管委会牵头建立“一次申报、联合审查、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对涉及商户装修、业态调整、户外广告设置等事项实行联审会商,打破部门壁垒,形成职责清晰、联动高效,大幅提升行政效能和商户满意度。
镇远古城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景区联动改革,优化旅游服务体验,推动镇远古城向世界级旅游景区目标稳步迈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戴正国
编辑 李丽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