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严慧荣
车窗外的景色渐渐褪去城市的喧嚣,沿着蜿蜒的瓯江小溪一路向北,峰峦如涛似浪,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漫山的草木葱茏得像是要溢出画框。溪水潺潺,映着两岸青翠的山影,偶尔有白鹭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细碎的涟漪,空气中弥漫着草木与泥土的清新气息。行至绿草村,车子缓缓停下,一座古朴的石阶桥横跨河上,桥面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温润,桥栏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仿佛在诉说着经年的故事。
跨过石桥,一条小径隐没在佳木修篁之间,像是特意为寻访者铺就的通幽之路。拾级而上,错落有致的石阶被晨露浸润得湿漉漉的,踩在上面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像是时光的回响。两旁的古树枝干虬曲,浓荫蔽日,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下来,在石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清风徐来,竹影摇曳,带着清甜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深深吸一口气,五脏六腑都透着清爽,仿佛畅饮了一杯甘洌的山泉,让人不由得心旷神怡。同行的老杨说,这便是杨山的灵气,千百年来滋养着一方水土,也护佑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
行至山顶,眼前豁然开朗,真应了那句“柳暗花明又一村”。层峦叠嶂如天然屏障,将这片村落温柔环抱,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近处的梯田黄绿相间,一幅恬静自然的水墨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清嘉庆庠生陈之东曾赋诗描绘这般景致,如今身临其境,才真切体会到诗中“迎面而来尽是灵秀之气”的精妙。这便是杨山,藏在景宁县东北部红星街道辖区的千年古村,一处被时光偏爱的世外桃源。
杨山的历史,要从南宋年间说起。周武王次子叔虞的后裔杨小五,厌倦了尘世的纷争,一路寻访至此,被这里的山水灵气所吸引,便决定在此定居,成为杨山村杨氏一世祖。其子杨小十继承父志,正式在此立基建村,成为杨山立基始迁祖。岁月流转,世事变迁,杨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传至第十三世杨世锦时,其他支族房族陆续迁出,唯有杨世锦一支坚守故土。
《杨氏宗谱》中清晰记载:“自祖宗卜居斯土,苗裔繁衍,历经数百,从无异姓杂处于此。即有一二他姓来此附居,然不一传湮灭也。”如今,村中90%的人口仍为杨姓,皆为杨世锦支族后裔,杨山村名也由此沿用至今。这部泛黄的宗谱,不仅记录着杨氏家族的血脉传承,更见证了杨山历经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的沧桑风雨,每一页都写满了祖祖辈辈的企盼与坚守。
杨山的选址,暗含着古人的风水智慧。村落依北部寨尖山羊坡而建,沿寨尖和大畈岭间流下的杨山坑两岸由北向南延伸,东、北、西三面均为茂密的山峰,村南水口处有“木路山”作为屏障,中间为缓坡地形,“丫”形两水在村中汇合后穿村而过,形成了“山环水抱”的绝佳格局。这样的地理位置,不仅让杨山远离了通都大邑的喧嚣,更在乱世中成为了一方避世净土。
正如《杨氏宗谱》所记:“本村僻处边偶,青山四列为屏,绿树四环作户,山岭突呈屋后,峭壁屹立村前。……是故,清代洪杨卒经岭脚匆窜云,渺不知此中有村。近年流匪滋扰,颈旅兴剿,均知此有村而不敢轻入,所以幸免灾祸。”千百年来,青山绿水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也让杨山的古民居、古文物得以完整保留,成为如今珍贵的文化遗产。杨山也因此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浙江省第七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更是景宁县八大古村之一。
踏入村庄,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一条碧溪淙淙从村中而过,溪水清澈见底,溪底的鹅卵石圆润光滑,偶尔有小鱼嬉戏其间,泛起阵阵涟漪。溪畔是整齐的石板路,被村民的脚步磨得发亮,两旁的古树蔽日,修竹吟风,鸟鸣声、水声、风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自然的乐章。村中的房屋依山傍水而建,鳞次栉比的古民居闪现在绿树掩映之间,青瓦白墙,飞檐翘角,透着古朴典雅的韵味。
全村七八十户人家,竟有近十幢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这些民居多为三合院式布局,颇有徽派建筑遗风。高墙小青瓦,四周由风火墙围合,墙脚由石块垒至一丈多高,既坚固耐用,又能防火防盗。正门进去便是天井,天井后侧为正房,多为三开间,前侧左右各带厢房,正房后面为厨房和楼梯,布局合理又雅致,处处体现着前人对生活的讲究与对美的追求。
许多古民居沿前门内墙设柱,上承前檐楼廊,与厢房、正房楼廊四环互通,俗称“走马廊”,雨天行走其间无需淋雨,晴天则能遮阳蔽日,十分便利。内庭天井周围的牛腿和月梁更是精雕细琢,通体浮雕的图案栩栩如生,有吉祥物麒麟、凤凰、龙、鹿等,也有各色人物、生活场景和各种花卉,工艺精湛,造型逼真,堪称民间艺术的瑰宝。窗户多设格窗或冰梅图案窗,阳光透过窗格洒进屋内,在地面上投下精致的光影,增添了几分雅致与温馨。
古民居的正门门楣上,大多塑有字匾,“凤鸣朝阳”“北阙承恩”“燕语春风”等字样隽丽流畅,深厚浑实,既彰显了家族的家风家训,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堂的地面尤为奇特,光滑可鉴,质地坚硬,历经百年的磨损敲打,依旧锃亮如新,一点也不比现代砖瓦逊色。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这是当年的能工巧匠用黄泥、石灰等材料精心混制而成,再经过反复打磨,才有了这般精湛的工艺,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端详着这些静寂的古居,满目的宋砖青瓦,随处都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和凝聚的古人气息。屋檐墙楣上的诗画,虽经风雕雨蚀已有些模糊依稀,但仍能辨认出当年的笔墨韵味;地上的鹅卵石,历经岁月的磨炼已是光滑可鉴,每一块都承载着时光的记忆。透过尘封的历史,仿佛能看到杨氏祖先在这片热土上耕耘劳作、繁衍生息的身影:在明媚的阳光里,他们开垦梯田、播种希望;在清澈的溪流边,他们浣纱洗衣、闲话家常;在丰收的季节里,他们举杯欢庆、共享喜悦。曾经的杨山,定然是遍地深碧浅绿、万紫千红,天空飞鸟长鸣、流云聚散,清流激荡、牛羊欢唱,浣纱女子一步一歌,唱着生活的安详与美好。
村中的石桥也颇有特色,好几座小石桥散布在溪流之上,看似简单朴素,实则形制独特且异常结实,充满了浓郁的乡土特色。小的石桥仅有一条石板横跨两岸,宽些的则有三五条石板并排铺设。据村中老人介绍,这种石桥为八字撑型,两岸底部各有石条斜向撑着中间的石桥面,同时又撑着两头石桥面的一端,三截桥面的两个接缝处,用菱形石条如榫卯般嵌实,结构稳固,历经百年风雨仍屹立不倒。老一辈造桥师傅称之为“大猫穿腰”,形象地比喻为一只老虎站在溪间伸懒腰,既生动又贴切,尽显民间工匠的巧思与智慧。
杨山的奇景,不仅在于古朴的建筑,更在于那些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据《杨氏宗谱》记载:“村东有将军岩、石柜;南有风穴、龙井;西有石佛双峰;北有寨尖、屏风诸名胜。”此外,还有“峰前石佛”和“烧火老姆洞”两处奇观,每一处都有着动人的传说与文人墨客的题咏。
近村口处的“将军岩”,是杨山最负盛名的景致之一。这块天然形成的岩石,形似一位身披铠甲、昂首挺立的将军,威风凛凛,栩栩如生。清同治年间,曾任景宁知县的张鸿因公路过杨山,见此奇景,心生感慨,题诗曰:“岩岩怪石几千秋,坐镇村东号好仇。争似当年逢李广,数奇同慰不封侯。”诗句既赞美了将军岩的雄奇,又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拔贡、景宁知名学者、雅峰书院首任院长,同时也是清同治《景宁县志》主编的严用光先生,受邀到杨山村主持重修《杨氏宗谱》。他遍察当地山川风光,深感如此名山胜景若未遇名流赏识,便会湮没不传,于是特意为将军岩题诗《将军岩肖像》:“天然石像状清奇,俨似将军卓立时。下马轩昂来有自,当关拱卫复何之。平生事业昭青简,盖世英雄仰素仪。……”如今,将军岩上布满了鲜绿的苔藓,顶部与树林浓荫相接,微风徐徐吹来,枝叶摇曳,岩石仿佛也随之微动,更添几分灵动之气,依旧保留着那份“苔藓拂须时欲活,风霜厉处置弥遒”的韵味,宛如一幅“将军”隐居林泉的生动画面。
村南的“风穴”更是神奇莫测,堪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个隐藏在深山杜鹃丛中的山洞,洞口不大,据说因被山上滚落的巨石所阻而显得狭窄。但奇特的是,夏日走近洞口,从石缝隙中会吹来习习凉风,让人顿觉清凉舒爽,暑气全消;而到了冬日,洞口则暖气融融,宛如地底下有一台大功率的天然加热器,让人倍感温暖。
清同治《景宁县志》的《艺文志》中,收录了景宁知县张鸿题写的《风穴》一诗:“天开石穴几多空,千里凉生一线风。火伞方张寒独扇,冰山遍积暖如烘。苔封磴道尘氛净,雾镇云关瑞气融。欲得阴阳调燮理,还将消息问苍穹。”诗句生动描绘了风穴冬暖夏凉的奇特景象,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由衷赞叹。这处看似平凡的深洞,因蕴含着避寒祛暑的神奇功效,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流连忘返。
如今的杨山,依旧保持着往日的宁静与祥和。四处静谧无声,古树参天,浓荫蔽日,勤劳的村民们平静自如地生活在这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他们与山水为伴,与自然相融,淡泊于清雅的村邑之间,不惊风雨,不慕繁华。田间地头,不时能看到村民劳作的身影,他们戴着斗笠,扛着锄头,在梯田里耕耘播种,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溪边的石板路上,有老人悠闲地散步,有孩童嬉笑打闹,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更添了几分田园生活的烟火气息。
人一旦融入其间,心中的轻浮与烦躁便会顿消,只剩下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不禁让人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公塑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为后世浮嚣的生活找到了一个栖息的精神家园。而杨山,正是这样一处现实中的桃花源,它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劳累以栖息,给粗犷以明丽。
在这里,时间仿佛失去了往日的流速,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悠长而惬意。你可以沿着溪边的石板路缓步前行,听溪水潺潺,看竹影摇曳;可以坐在古民居的天井里,晒着温暖的阳光,感受历史的沧桑;可以登上村后的山峰,俯瞰整个村落的全貌,欣赏层峦叠嶂的美景;也可以和村里的老人聊聊天,听他们讲述杨山的古老传说与家族故事。
走近杨山,就像是走进了一部流淌千年的水墨长卷,每一处景致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段历史都值得深深铭记。不妨让心灵回归这片原始家园,在静寂中寻觅古风民情,在守望中感受千古沧桑,卸下尘嚣的重负,聆听轻风细吟,欣赏古村佳景,品味田园风光。或许,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在这古朴的烟火气息中,我们能更深刻地诠释人生的意义,找到那份久违的乡愁与安宁。杨山,这座藏在深山里的千年古村,正以它独有的魅力,等待着每一个有缘人的探访与守护。
(图片由红星街道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