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天2025年7月23日: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
渤海国是中国唐朝时期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靺鞨国,自号震国王。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羁縻州。762年,唐廷诏令渤海为国,都城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渤海深受唐朝文化熏陶,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926年,渤海国为辽国所灭。
渤海国也设五京,上京龙泉府是渤海国的首都,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中京显德府,位于今吉林省和龙市西古城子。东京龙原府,位于今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南京南海府,位于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青郡。西京鸭渌府,位于今吉林省临江市。
唐灭高句丽之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并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与临近靺鞨、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将大批高句丽遗民和一部分靺鞨人强行迁往内地,把他们迁居到当时唐朝卢龙节度使治下的营州(今辽宁朝阳)。
唐朝武则天时期,契丹在东北边境发生了一连串战事,史称“营州之乱”。叛乱平息后,唐朝反攻清算,被逼无奈的大祚荣父子率部及部分高句丽人踏上了逃还故乡的道路。
唐击败契丹叛军后,派原契丹兵将对粟末靺鞨所属部民追击屠杀,大祚荣率余众逃走,唐军穷追不舍。大祚荣在天门岭设伏。此后,由于契丹归附于后突厥,阻断唐军东进道路,唐廷不能再行进讨。大祚荣乘机返回靺鞨故地,向东占有太白山(今长白山),又与周边靺鞨各部联盟将势力扩展到奥娄河(今牡丹江上游)一带。
698年,大祚荣于东牟山(今吉林敦化敖东)筑城定都,这就是粟末靺鞨的最初都城,后来被称为“旧国”。699年,大祚荣自立为靺鞨国王,并以尊称“da(古通古斯语即酋长)”自创其姓大氏,因其父曾封震国公又对外称“大震国”,从此开创了渤海国的前身。713年,刚刚即位的唐玄宗派使节前往震国,正式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从此,震国去靺鞨国之号,改国号“渤海”。
渤海国历时229年,传国十五世:
第一代王大祚荣,公元698年(唐朝武则天圣历元年)于东牟山自立为震国王,713年,改国号“渤海”。在位22年,公元719年春去世。
第二代王大武艺,大武艺执政期间,正值唐开元盛世,他一方面与唐继续保持隶属关系,又依托突厥,在唐与突厥之间维持平衡。公元726年(仁安八年),大武艺派王弟大门艺攻打黑水靺鞨,大门艺劝止大武艺,武艺大怒,撤销他的兵权,并欲召回处死,大门艺逃亡唐朝。公元727年,大武艺派高仁义、高斋德24人访问日本,自此展开渤海与日本两国交流之路。公元732年,大武艺在突厥、契丹支持下发兵攻唐,唐玄宗派盖福顺、大门艺率兵进讨,并遣新罗兵攻渤海南境,大武艺退兵。其后,突厥、契丹衰落,大武艺向唐上表悔过,以后,渤海与唐一直保持亲密的关系。公元737年大武艺去世,在位18年。
第三代王大钦茂,大钦茂在位期间,一面努力扩大疆域,一面积极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立三省六部、五京、京府州县等一系列制度,全国出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贸易发达的局面。大钦茂在位56年,与唐关系融洽,与日本也开展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在“安史之乱”的复杂形势中,大钦茂妥善地处理了与唐、与日本的关系。唐天宝年间,大钦茂曾将王都从旧国(今吉林省敦化)迁至中京显德府(吉林和龙西古城),755年迁都上京龙泉府(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785年又移都东京龙原府(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793年春,大钦茂去世。
第四代王大元义,因大钦茂世子宏临早卒,大元义在大钦茂死后即王位,仅数月,便被人杀死。第五代王大华玙,大宏临之子,大元义被杀后登基,为摆脱反对势力的包围,于793年还都上京龙泉府,当年冬季去世。第六代王大嵩璘,在位15年,809年去世。第七代王大元瑜,在位3年,812年去世。第八代王大言义,在位5年,818年去世。第九代王大明忠,818年嗣位,当年去世。
第十代王大仁秀,在位13年,830年去世。大仁秀之世,南定新罗,北伐海北诸部,国势甚盛,为中兴之王。第十一代王大彝震,大仁秀之孙,830年继王位。844年幽州节度派张建章前来渤海访问,到上京龙泉府,著有《渤海记》,记录了大彝震时期的渤海国盛况,后来被《新唐书》所采纳。大彝震热心输入唐朝文化,多次派留学生赴唐学习。史载,大彝震修葺上京。857年,在位26年。
第十二代王大虔晃,857年继王位,871年去世,在位14年。第十三代王大玄锡,大虔晃之孙,于871年继王位,893年去世。在位22年。其统治时期国力兴旺,经济繁荣,《新唐书》称此时渤海为“海东盛国”,其后渤海由极盛走向衰落。
第十四代王大玮瑎,894年嗣位,906年去世,在位13年。第十五世王大諲譔,906年嗣位,次年唐亡,中原进入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926年正月,契丹发兵围上京,大諲譔投降。渤海国亡,被契丹改为“东丹国”。大諲譔被禁于契丹临潢府小城,不知所终。
渤海仿唐建立五京制:即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南京南海府、西京鸭渌府。渤海五京中真正做过王都的先后有中京、上京和东京,其中以上京为都时间最长。上京龙泉府自渤海三世王大钦茂辟为王都后,除大钦茂晚年有过一段短暂的迁徙(大钦茂死后,成王即复迁回上京)外,一直作为渤海王都,是渤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上京城被焚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