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9日,已经来武威3天了,今天计划中午前后离开武威去白银市景泰县。但是武威市内还有南城门楼、五凉文化博物馆、李铭汉故居、武威市博物馆,应该参观的地方还没有去,准备抓紧时间去简单地看一下。
早上起床,饭后结了帐,把背包寄存在服务台,到汽车站买一张,11点10分去天水的途经景泰县城的汽车票(这季节游人少,车次不准,一天就早、午、晚有车,有时就早、晚两趟车)。
然后,打车去南城门楼,南城楼8点开门营业,我7点50分就赶到这里等候(前门楼广场前天晚上已经参观了,今天就是登上城参观城门楼及五凉文化博物馆。
武威,河西走廊四郡之一,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五凉古都,西夏辅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古凉州城池规整雄大,东、西、南、北均有大小卫城和瞭楼、护城河。在汉唐时期,凉州城仅次于长安城。东城门楼规模上超过长安城东城门,比长安城更厚,更雄伟壮观。
1927年5月,武威大地震中,24个城门楼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北城门楼。
1928年7月21日,在“凉州事变中”,被军阀马廷勷下命烧毁北城门楼,同时烧死守军500人以上,从此,古城武威再也没有城门楼了,令人枙腕!
我登上的南城门楼,又称昭武门,始建于隋代开皇八年(588年),重修于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为凉州城八景之一。
1999年,武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多渠道筹资1000多万元,重修了武威南城门楼。
2002年3月5日,新南城门楼建成,仿明建筑,三层七开间,每层由56根巨型立柱支撑,象征56个民族团结。城楼基长84米,高39.6米,建筑面积5387.75米。门洞顶部平台建有3层重檐歇山式,全部用青砖包砌,既不失传统的造型风格,又比过去的旧楼更加高大壮观。
观其楼,在平台绕四周一圈,每面均有雕塑群,话说五凉时期故事。远眺四面来风,处于中轴线上,巍峨、庄严、大气、堂皇。望蓝浩瀚,振翅行空,思接千里,可展青云之志。
古楼往昔,经千年风雨,历数代磨难,虽屡蒙不测,只余残壁,今天盛世,修楼复景,又展千古光华。
真可谓是丝路名楼,又震河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