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革命老区与边疆民族地区,百色坐拥160个(处)红色遗址、革命文物和纪念设施,1个世界地质公园和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曾几何时,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不全、优势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不高、创新动能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文旅融合的“堵点”。
如何唤醒沉睡的资源?近年来,百色以“融”破题,紧扣游客深度参与、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需求,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探索中,擘画出一幅全域全时文旅发展的新图景。
畅通交通,远方变近景
“早上7点到晚上9点,南宁至百色动车平均不到半小时就有一班,像坐公交车一样方便!”11月22日,时隔10年重游百色的广东游客谭远舟感慨。百色建设高铁无轨站,让“高铁+专线大巴”无缝衔接乡村旅游景点,旅途时间大大缩短。
俯瞰百色,交通网络纵横交错: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南昆客专让百色融入南宁“1小时交通圈”;百色巴马机场通航;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志性工程贵州黄桶至广西百色铁路建设正酣;右江“黄金水道”提级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
从2005年起,百色结束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这20年间,百色公路通车里程达2.82万公里,农村公路占2.42万公里。昔日“边地僻野”,如今变身区域交通枢纽,彻底终结了美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遗憾。
交通的畅通让远方的美景变得触手可及,游客“快”进景区、“慢”游美景,享受诗意生活。
“踩油门都舍不得用力,生怕错过沿途风光!”自驾游客黎盛宇的赞叹,道出合那高速的魅力。这条风景如画的公路上,车流如织,那坡县尼的呀田园景区传出的壮族山歌,随风流淌在车流之间。
“我们推进‘交通+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多条精品线路。”百色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梁晓介绍,“品果香·红色沃土研学之旅”“觅清凉·山野活力轻探险之旅”“游边关·边城秘境探寻之旅”“寻风情·壮美民俗体验之旅”等,每条线路可畅玩3—5天,让游客漫游往返。
道路似玉带,沿途好风景。百色持续推进“一纵三横”综合交通走廊和“二环八向”综合交通通道建设,在“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蓝图中不断落笔,并联动沿线资源,将分散的景点、村落、产业园有机串联,以路串景、以景融路,推动道路从单一“通行功能”向文旅“体验场景”升级,为游客提供“行一路、游一路、品一路”的新体验。
场景上新,“头回客”变“回头客”
交通打通“进门路”,如何留住八方客?百色答好“体验题”,让游客从“逛景点”变成“玩特色”。
“白天游山水,晚上品美食、看球赛、赏民俗,这趟旅行值了!”辽宁游客黎帅乘游船览右江风光,赴平果市看职业足球赛、唱嘹歌,兴致盎然。
在田阳区田州古城吃酸嘢,到田东县湿地公园赏生态美景,赴德保县矮马王国骑矮马,去凌云县浩坤湖划桨板,探秘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登田林县戏台学壮剧,赶隆林各族自治县“天上的街市”,参观西林县宫保府了解“一门三总督”故事……从单一景点观光到全景深度体验,百色各地精准进行差异化定位,避免“千景一面”,让游客沉醉其间。
同时,百色加快景区提质升级,培育更多“网红打卡点”和沉浸式消费场景,推动“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今年,百色围绕“沿着红色足迹游百色”“唱着山歌游百色”“跟着赛事游百色”等主题,精心谋划特色活动,打造多元消费新场景,吸引游客“深度游”,又能将可感可触的“文化记忆”带回家。
“我们建立多部门统筹协调机制,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发掘本地特色、畅通监管渠道等措施,增强文旅产业竞争力,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百色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陆波说。
持续的努力换来亮眼的成绩单,百色文旅的“流量”稳步变成可持续的“增量”。今年1—9月,全市接待游客人数5759.96万人次,同比增长15.31%;旅游收入593.63亿元,同比增长15.58%。
科技赋能,激活“乘数效应”
红色文化、边关风情、生态景观、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旅资源为百色带来巨大流量,但要将流量变为“留量”,让“一时热”转为“长久热”,需要遵循规律,更需要大胆探索。百色借承办2025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契机,从供需两端精准发力,既发挥资源优势,又以科技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1930年秋,邓小平同志在百色林逢调研时,因走得匆忙,将一根长81厘米的白藤马鞭遗留在饭堂……”10月28日,百色起义纪念馆内,讲解员深情讲述,声光电技术还原的历史场景,让现场游客仿佛亲历那段岁月。
一根马鞭,承载着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更折射出百色文旅的创新实践——百色起义纪念馆通过建设红色基因库和文物数字化项目(第一期),通过采集文物相关数据、建立文物数字资源库、运用3D扫描技术打造“数字文物保护利用展示墙”,让静态陈列的文物“动起来”。自1999年开馆以来,超2000万人次在此追寻红色记忆。
从历史场景到全域服务,百色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文旅”模式,依托智慧旅游平台与557家商家合作,根据游客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旅游线路,推荐景点、美食、酒店和相关活动,构建贴心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让旅行更便捷。
为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百色研发出全区首个可视化气象景观预报产品,对靖西市通灵大峡谷瀑布“丰盈度”进行预报。借助“百色新气象”小程序,游客可远程欣赏瀑布实时美景,还能查询未来一周的预报图,轻松掌握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最佳观赏时机。
此外,百色还对红色历史、自然奇观、非遗文创等进行创造性复现、创新性解读与沉浸式呈现,如建设百色起义纪念园5G-A沉浸式大空间VR、凌云浩坤湖智慧景区等项目,打造“百香百色”品牌及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放大文旅消费“乘数效应”。
“我们以新思维推动打造新项目、构建新业态、开发新产品、推出新营销、提供新服务,全力打造现代文旅产业新体系,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赋能百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百色市委书记黄汝生的话,勾勒出该市文旅清晰的发展蓝图。
右江潮涌,红城焕彩。百色以“文旅+”为纽带,推动文体旅、文商旅、农文旅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绘就交通畅通、产业交融、成果共享的壮美图景,让千姿百色持续“火热”,续写文旅发展新篇章。(记者 凌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