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保护性修缮的正太饭店,已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记者 董永博 摄
漫步在石家庄石美集城市微度假中心,红砖墙上的工业印记与色彩明快的卡通雕塑相映成趣,旧厂房改造的工业文化展览馆无声诉说着往昔岁月。曾经机器轰鸣的空间,如今化身为融合亲子娱乐、休闲体验与城市记忆的活力场域,历史与时尚在此刻完美交融。
将工业遗存转化为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这一倾力打造的城市微度假街区,是石家庄城市新地标之一。“十四五”期间,伴随着城市更新的深入推进,一批批承载着城市记忆、跃动着时代脉搏的新地标加速崛起,它们超越了单一的观光功能,通过文脉传承与业态创新,正日益成为聚合人气、引领消费、提升品质的城市发展新引擎。
文脉传承
让历史建筑“活”在当下
对石家庄人来说,那些镌刻着时光印记的老建筑,是城市最珍贵的记忆底片,更是文脉传承的鲜活载体。
置身于正太广场,身后是百年风云沉淀的历史,眼前是古今交融的开阔未来。在石家庄市公里街东侧,一座建造于百年前的法式老建筑——正太饭店,静静矗立,成为串联过去与当下的城市地标。
穿过玻璃花窗,踏着斑驳的地砖,走上年代感十足的旋转楼梯,在充满风情的法式小楼内品尝美食,时光瞬间穿越回百年前。作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太饭店和正太铁路同年建成,是石家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因年久失修,正太饭店曾一度破败不堪,埋没于高楼大厦之间无人知晓。以城市更新为契机,石家庄市对正太饭店进行保护性修缮,整旧如故、与古为新。
正太饭店的全面整治修缮自2022年3月启动,尽可能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充分有效保护和再利用。同时,还建设了正太广场,成为石家庄的一张文旅新名片。
“在这里既可以感受百年建筑的优雅沧桑,又能享受高品质的餐饮服务,它真的‘活’起来了。”说起整治修缮后的正太饭店,市民李芳连连点赞,在这里,不同职业、身份、年龄层的人汇聚其中,正太饭店变得更有活力。
与正太饭店遥相呼应的,是石家庄车辆厂旧址内的数栋法式别墅。
冬日午后,暖阳为这片始建于1905年的建筑群镀上金光。红砖外墙、墨绿色百叶窗与优雅的廊柱,在修缮后更显风韵。园中对称的龙柏与缪斯女神雕塑,仿佛仍在低语着古典韵律,却又与这座现代城市的脉搏同频共振。
记者步入其中一栋别墅,里边是一家名为“槐夏书房咖啡厅”的复合空间。只见高高的书架倚墙而立,各类书籍琳琅满目,一些顾客在此点上一杯手冲咖啡,或安静阅读,或低声交谈。
“这儿是一个集图书馆、咖啡轻食、文化活动于一体的休闲活动空间。”咖啡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设有艺术展览走廊,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市民张先生正安静地翻阅图书,他说:“在这里喝杯咖啡,指尖划过这些老砖墙,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没想到百年前的建筑能和我们现在的生活融合得这么好。”
这种“融合”的背后,是“修旧如旧”的极致匠心。
石家庄车辆厂法式别墅的修缮过程如同“微创手术”,屋面修缮更是考验技艺的工序,瓦件的拆除必须前后坡对称进行,使用小工具精细操作,最大限度保留历史痕迹。
石家庄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它们不再是孤立的标本,而是融合文化体验、休闲消费与城市记忆的活力场、新地标,持续讲述着石家庄深厚绵长的文脉故事,为城市发展注入自信而沉稳的文化底气。
时尚跃动
新地标涌现点燃城市活力
走进织音1953,斑驳的砖墙与现代玻璃幕墙交相辉映,似在诉说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里见证了机器轰鸣、纱锭飞转的岁月,镌刻着几代人的青春与荣光。而今,伴随着城市更新的浪潮,这片工业遗存完成了华丽转身,老厂房的筋骨里注入了时尚基因。
石家庄纺织展览馆内,织布机、粗纱锭子、纱布样品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岁月;馆外,街舞大赛、棉库市集、音乐演出轮番上演,构成了最生动的当下。
“这里总能给我们年轻人新鲜感、时尚感,就像城市中的一个活力磁场。”95后市民李萌举着相机,专注地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瞬间。在她身后,滑板少年在宽阔的广场上腾跃,咖啡馆里飘出阵阵香气。
这股时尚潮流正以多元形态在石家庄迸发。
在石钢工业遗址公园,斑驳的老厂房变身艺术创意工厂,两座高炉似钢铁“巨兽”高高耸立,地面浮雕刻画着厂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轮廓,形成了一个露天的工业历史博物馆。
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距古城西北1公里,室内滑雪场“热雪奇迹”迎客。雪场面积超3万平方米,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之一。有着16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正定,又拥有了一座新的“打卡地”,实现了“冰雪+文旅”的完美融合。
湾里庙步行街的改造,则体现了商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记者夜晚到访,只见霓虹闪烁,人流如织。
“逛小吃街品尝美食、在同乐戏楼前听名家唱曲、到文化名家工作室体验非遗技艺,一条步行街串起了商业、文化、旅游等业态,让人眼前一亮。”来自山西太原的游客潘佳佳说,无论是非遗爱好者、资深“吃货”,还是摄影爱好者,都能在湾里庙步行街找到心仪的玩法。
湾里庙步行街是石家庄市最古老的步行街区,百年前随着正太铁路的开通而兴起。石家庄市高标准启动湾里庙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经过全方位改造,这里已成为集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科技体验、城市观光于一体的文、商、旅融合“沉浸式”时尚步行街。
石家庄的这些新地标正以鲜明的时尚属性和潮流魅力,重新定义着城市的活力形象。
拉开框架
山水间绘就城市新画卷
城市地标的更新,不仅是点的突破,更是城市发展框架的全面拉开。
经过市政化改造的复兴大街和北三环,不仅畅通了石家庄的交通,也扮靓了城市美景。复兴大街滹沱河大桥作为石家庄的地标性建筑,不仅是复兴大街的开篇之作,更是这座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
从石家庄南收费站一路向北,跨过气势宏伟的南三环互通立交、驶过飞虹般的泊水桥、穿过白佛隧道……辨识度极高的滹沱河大桥很快便映入眼帘,其桥塔如缓缓展开的画卷,立于滹沱河之上,配合空间索面,空间和层次感渐次展开,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
复兴大街滹沱河大桥结构新颖,为卷轴型空间索面独塔斜拉桥,起于河北大道南侧,止于南高营立交桥北侧,沿复兴大街西侧南北向铺设,两侧设置人非慢行系统,兼顾辅道过河交通,桥上设置观景平台。
“这座桥不仅是交通枢纽,本身就成了一个景点。我经常来拍这座桥,清晨、黄昏、夜景,每个时刻都有不同的美。”摄影爱好者周雨告诉记者,他镜头下的滹沱河大桥在不同光线下展现出千姿百态的美。
石家庄坚持在二环内做“减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在二环外做“乘法”,大力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能级,真正做到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
一桥飞架,拉开格局;一路向北,未来已来。
视线越过滹沱河大桥,太平河片区的建设图景正徐徐展开。
在这里,石家庄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等一批文化项目正加速推进。这些建筑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滹沱河生态景观带紧密融合,为市民打造多元滨水文化空间。
眼下,位于学府路以北、林青街以西的石家庄美术馆雏形已现。该项目巧妙地将城市、景观、场馆三者融为一体,是集展示、教育、收藏、研究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让市民在观展之余,能亲手触摸艺术的温度。不远处,石家庄音乐厅的轮廓也日渐清晰,临河的公共大厅拥有开阔的景观视野,屋顶观景平台可尽揽河山胜景,让艺术欣赏与滹沱河景诗意相融。
一座座城市新地标的崛起,一处处工业遗存的焕新,一片片滨水空间的打开,共同勾勒出石家庄“古今交融、城景共生”的新画卷。站在新起点,石家庄正以更宏大的手笔,续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让历史与未来在此刻交响共鸣。
记者手记:
与时光来一场温柔对话
漫步于石美集的红砖墙下,卡通雕塑的明快色彩与旧厂房的工业痕迹碰撞出奇妙的生命力。这里曾是机器轰鸣的车间,如今已成为亲子娱乐与城市记忆共存的活力空间。而在正太饭店,咖啡香气萦绕间,历史悄然“活”在了当下。
城市的成长,从来不是割裂过去的奔赴。石家庄的城市更新,并非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一场与时光的温柔对话。石家庄用一个个新地标证明,最好的发展是让历史扎根当下,让时尚呼应传统。当工业印记化作休闲场景,当古老建筑承载现代消费,当交通枢纽成为景观名片,这座城市便有了可触摸的温度与可感知的灵魂。未来,这份“古今交融、城景共生”的答卷,必将书写出更动人的民生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