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11月25日讯(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宋万春 文/图)“以前这条路又窄又破,特别不好走;现在不仅好走了,墙上这些画还能给孙子讲关于老农具、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越看越有意思。”11月24日,石狮市宝盖镇杆头村的王阿婆站在村道旁,指着墙面上一幅幅色彩鲜活的彩绘,笑着告诉记者。
改造后墙面变成传播乡村文化的窗口
当天,记者走进杆头村,一眼就被这条绘满农耕主题彩绘的村道吸引:浅黄色墙面上,“春分播种”“小寒赏雪”等二十四节气知识错落有致地铺展开来,栩栩如生的犁耙、水车等传统农具插画旁还附有简洁明了的农耕知识注解。谁能想到,这条兼具颜值与文化气息的村道,之前竟是一条“断头路”。
“这条路在今年年初才完成打通和硬化,以前就是一条狭窄的土路,村民进出非常不方便。”杆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少东介绍,在解决“出行难”问题之后,村两委开始思考如何提升村庄内涵。作为宝盖镇农田保有量最多的村落,全村拥有500多亩农田,农耕文化底蕴深厚。村里便邀请专业团队,充分利用路侧墙面,精心打造了以“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墙绘,让原本朴素的墙面变身传播乡村文化的“窗口”。
墙绘不仅提升了村庄的“颜值”,也成为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调味剂”。租住在村里近两年的小林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迁:“看着路通了、墙美了,旁边原来长满杂草、堆满杂物,如今也变得既干净又宽敞。现在下班回来走一走,心情也舒畅许多。”正在墙绘旁散步的施大伯指着一幅“犁耙”插画说道:“不少孩子已经不认识这些农具,也不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意义。现在可以指着墙绘给孙辈讲以前的生活,孩子们听得特别入迷,这样正好能把老祖宗的智慧传承下去。”
改造前的村道
除已打通的村道外,近期开通的环村路更进一步“打通内外”,它不仅是对村内路网的升级,还串联起周边村落,成为跨区域的便民要道。施少东介绍:“以往不少老房子闲置,如今环境变好、道路畅通,在外村民都计划回来修复房屋。”
谈及未来的规划,施少东表示,“文化墙”的打造不会止步于此,“后续,我们会结合村里的资源,在其他墙面打造不同主题的文化景观,把村里的底蕴都展现出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