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山层林尽染、金牛道寻古探险。米仓山,自西北向东南延伸于川陕边界,是汉江、嘉陵江的分水岭。
我们这次川陕交界之行,从汉中沿着蜀道南段“金牛道”南下剑门关,沿途游览了以下景点:陕南后柳古镇汉江三峡、汉中天师堂、汉中龙头山、汉中勉县诸葛古镇武侯祠、川北光雾山、川北明月峡、阆中古城、剑门关等,挑选作者本人拍摄的景点特色照片,题小诗(新韵)10首赞之。
1. 后柳古镇汉江三峡
从陕南石泉县县城顺汉江而下,大约20公里处,大巴山下,汉江南岸,便是后柳古镇。明清时期因汉江水运发达,为陕南重要商埠。古镇三面环水,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

古镇有一棵800年树龄的皂角树,贯穿百年民居,直出屋顶,伞盖全房,被称为“屋包树”。
在莲花古渡码头登船,游览汉江三峡:凤凰峡、柳溪峡、香柏峡,往返全程需80分钟左右。汉江为秦岭与大巴山的分界线,江北是秦岭,江南是大巴山,青山逶迤,云海浮动,好一幅秦巴山水画廊。

题诗《汉江三峡》:
秦巴汉水秀三峡,江上凤凰飞作崖。
古柳香柏生两岸,千年皂角到邻家。
2.汉中天师堂
天师堂,位于陕南汉中市汉台区孤山。东汉建安初年(198年),太守张鲁在汉中传教,将原祭祀汉水女神的庙宇,改建为天师堂。2017年重建天师堂,2023年天师堂落成,主要有十八供殿。
天师殿,供奉道教祖天师张道陵(中)、嗣天师张衡(右)、系天师张鲁(左)。
张道陵(公元34-156年),东汉道教创始人,创立五斗米教。
系天师张鲁,张道陵之孙,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以五斗米教教化子民,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统治巴蜀、汉中近30年。
题诗《汉中天师堂》:
十八供殿会孤山,各路神仙解道缘。
政教合一五斗米,风骚已领两千年。
3.汉中龙头山
龙头山,位于陕南汉中市南郑区,川陕交界处米仓山主梁,主峰海拔2336米,最大垂直落差达1300米。海拔2200米左右的龙头云栈,栈道全长约3.5公里,横亘于悬崖峭壁之上。
云海就在脚下,风起云湧,恍若仙境。清风拂面来,心似明镜台。

题诗《汉中龙头山》:
龙头栈道向云端,足踏祥云欲化仙。
云湧雾生浑不觉,原来心境在凡间。
4. 川北光雾山
光雾山,位于川北南江县光雾山镇境内,地处米仓山腹地,川陕交界处,主峰海拔2507米。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下旬,光雾山红叶层林尽染,有“中国红叶之乡”、“亚洲最长天然红地毯”之称。2025年10月11日,举办第二十三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

题诗《光雾山》:
黑熊沟里玉石滩,云海香炉仙境山。
金色长廊携梦去,层林何处不斑斓。
5. 汉中勉县武侯祠
诸葛古镇,位于陕南汉中市勉县武侯镇,西邻阳平关,南隔汉江与定军山相望。利用周边的历史古迹武侯祠、马超墓和古阳平关遗址,打造三国文化小镇,建有草船借箭、铁索连船等二十个景观。


武侯祠,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26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诸葛亮患病期间正在秦岭北麓的五丈原,对阵司马懿,五丈原在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境内。病危时想利用奇门遁甲向天续命,七星灯在帐内若隐若现。据说七星灯若能亮到天亮,上天就能给诸葛亮续命十年。谁知魏延急冲冲入帐报前线战事,帐外一股阴风将续命灯吹灭,诸葛亮病死五丈原。
题诗《勉县武侯祠》:
梦断兵锋五丈原,魂归汉水定军山。
苍天不续忠臣命,枉借东风扎草船。
6. 川北明月峡
明月峡,地处川陕两省交汇处,进出川的咽喉。因位于川北广元市朝天区境内,又称朝天峡。峡谷全长约4公里,宽100米左右,嘉陵江流过峡谷。
两千年来为了打通蜀道,在嘉陵江水道一峡之间,古人陆续开凿了先秦古栈道、纤夫道、金牛驿道,民国时期修建原108国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修建宝成铁路隧道。明月峡集古今六道于一峡通行,成为中国天然交通史博物馆。

明月峡东岸石壁上古栈道遗址,栈道开凿于先秦,也称“先秦古栈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108国道,建成于1936年。当时民国政府修建川陕公路时,试图绕过明月峡另寻他途,但最终失败了。最后不得不沿明月峡古栈道的上方崖壁,用炸药开凿了一条凹槽式的道路,勉强通过了峡谷。长约860米,宽约四五米,著名的“老虎嘴”就在这里。

题诗《川北明月峡》:
蜀道何时出入川,唯余孔洞记流年。
一峡六道秋风起,江月依然照险滩。
7. 阆中古城
阆(làng)中古城,位于川北阆中市,我国四大古城之一。古城内有中天楼、张飞庙、川北道署、贡院、文庙等名胜古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古城的街巷以中天楼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
张飞庙,三国蜀汉名将张飞时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七年,死后葬于此,被追溢为桓侯,又称汉桓侯祠,明清时重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始建于蜀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殿内供张飞文身塑像。
墓亭,始建于蜀汉,清代重建,亭内塑张飞武身坐像。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同年六月,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兵伐吴,让张飞从阆中出兵到江州汇合。张飞在出兵前,梦中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谋杀,两人带着张飞的首级去投奔孙权。
题诗《阆中张飞庙》:
阆中太守性情真,谁料修成文武身。
一代英豪随梦去,可怜枉作断头人。
川北道署,明清至民国初期的川北地区最高行政机构驻地。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于清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取节轩,明川北道刘天民在道署竹园中建亭,题名“取节轩”,提倡官员保持道德节操。

题诗《川北道署》:
青竹松柏取节轩,清正严明堂上悬。
何处匾额不醒目,何时衙外不鸣冤。
滕王阁,位于阆中古城城北,嘉陵江边玉台山半山腰。
唐调露元年(679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时任隆州(今阆中)刺史,在城北嘉陵江畔的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清代合称滕王阁。
玉台山石塔,建于唐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台遗址,山顶是积翠亭。杜甫有诗赞之“中天积翠玉台遥”。

题诗《阆中滕王阁》:
沧桑唐塔照流年,积翠亭中不悟禅。
白玉台前秋色尽,教人何处倚栏杆。
8.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川北剑阁县、大剑山中断处,为古蜀道“金牛道”要隘。因两崖对峙,其峰如剑、其势如门,故曰“剑门”。剑门关的创始人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此后关楼屡毁屡建,在冷兵器时代的上百次战争中,从末被正面攻破。
登关楼眺望关外(关楼北),谷深峡长,入关的上山路陡峭险峻。
李白的《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猿猱(náo)道,长440米,最高落差达200米,无防护栏杆,呈“之”字形贴崖壁蜿蜒而上。剑门蜀道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题诗《剑门关》:
绝壁猿猱入剑门,关楼莫笑叩关人。
三国故垒金牛道,烟笼连峰草木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