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老庐今天要和大家聊一个反常现象,每年秋天靠红叶、温泉吸引全球游客的日本,2025年的这个旺季却彻底“凉”了,本该人头攒动的景区、免税店,如今不少门可罗雀。
更让人揪心的是,“熊出没”成了高频新闻,安全风险让不少游客望而却步,一边是生态危机,一边是客源崩塌,日本旅游业的这场寒冬,到底有多严重?又暴露了哪些深层问题?
生态失守:熊进城背后的人兽失衡
2025年的日本秋天,“熊”成了打破旅游旺季的不速之客,从4月开始,全国范围内熊袭人事件接连发生,10月更是出现多起死亡与受伤案例,熊闯进住宅区、超市甚至城市郊区的新闻屡见不鲜。这背后,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失衡。
今年日本多地坚果、栗子等熊类天然食物歉收,为了积累冬眠所需的脂肪,熊不得不走出深山觅食,而日本乡村长期面临的人口流失问题,让农田荒废、森林与居民区的边界逐渐模糊,过去由人类活动构成的“安全屏障”彻底消失。
更棘手的是,熊灾已直接冲击旅游场景:秋田县知名红叶地千秋公园因熊踪两度关闭,岩手县露天温泉员工遭熊袭击身亡后,当地温泉酒店预订率暴跌两成,不少店家被迫停开露天区域,对游客而言,山野徒步、乡村观光这些经典项目,如今都得先把“防熊”作为必修课。
客源崩塌:航线取消与退订潮的连锁反应
如果说熊灾是“自然之困”,那核心客源的骤然断流,就是日本旅游业的“致命一击”,2025年11月中下旬,中日之间12条航线宣布全部取消,短短几天内,超过50万张飞往日本的机票被退订,这场退订潮直接让依赖中国游客的行业陷入停摆。
东京浅草寺附近的餐饮店,原本近半数客人是华人,如今营业额直接减半,海胆等食材进货量大幅下滑;北海道小樽的纪念品商店、爱知县的温泉宾馆,都面临着订单“蒸发”的困境。
中国游客长期是日本入境旅游的主力,不仅数量庞大,消费能力也突出,他们的缺席不仅让旅行社、民宿、免税店经营困难,更波及交通、零售、服务等整个产业链,这一波游客流失给本就疲软的经济雪上加霜。
依赖陷阱:旅游业寒冬暴露的经济短板
老庐觉得,这场危机其实早有预兆,只是被此前旅游业的火爆掩盖了,日本多年来推行“观光立国”战略,将旅游业视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支柱,却忽视了单一产业依赖的风险,也没能平衡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从经济结构来看,日本过度依赖国际游客尤其是单一客源市场,抗风险能力本就薄弱,当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客源断流,缺乏替代支撑的相关产业便瞬间失速。
而生态层面,乡村人口流失、农田弃耕带来的人兽边界模糊,本质上是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脱节的结果,过去只追求游客数量和消费规模,却没做好基础的安全防护与生态治理,最终让“红叶美景”变成了“安全隐患”。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危机已波及小微企业生存,部分依赖旅游的地方商铺、民宿面临倒闭风险,进一步加剧了地方经济的衰退。
2025年秋天的日本旅游业,正遭遇生态风险与客源流失的双重打击,熊灾推高了旅游安全成本,客源断流切断了收入来源,两者叠加让旅游及相关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不仅是一个季节的失利,更暴露了日本经济对旅游业的过度依赖和生态治理的短板,对日本而言,若想走出困境,亟需从短期的客源依赖转向长期的安全保障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否则“红叶季的萧条”可能演变为更持久的经济阵痛。
大家觉得呢?
大众网 主播说丨“50万张赴日机票退订”只是开始 当国家核心利益受到侵犯 中国人从不含糊
光明网 日本餐厅老板:中国客人几乎消失了,相当艰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