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沙湿地”官微正式更名为“大湾区中央湿地公园”,主流导航软件也纷纷做了更名。小南从南沙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获悉,今后南沙湿地将以“大湾区中央湿地公园”为发展目标,核心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实现从区域生态节点到湾区生态枢纽的升级跃迁。
“以‘大湾区中央湿地公园’对外宣传是呼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珠江河口生态保护的要求,打造大湾区共有的生态名片。”据南沙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南沙湿地将冲刺打造“大湾区中央湿地公园”。
南沙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湿地作为“广州之肾”,这里原本就是10万只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更是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的落脚地,具备成为湾区生态核心的天然禀赋。
今年2月启动的南沙大湿地生态价值实践区先行启动区项目,正是这一目标的落地举措:通过改造北入口(含新建7978平方米生态共建中心)、修复榕荫大道及33.7公顷湿地生态等工程,在强化生态保育的同时,完善生态展示、公众参与等功能,让湿地成为大湾区生态保护技术共享、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实践平台。
近日南沙湿地凭借在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领域的突出成效,成功入选第四批“广州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生动展现了南沙区以系统治理赋能生态价值转化的实践成效,成为南沙资产经营集团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亮眼名片,为湾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以系统思维破解生态修复难题,南沙湿地通过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发力。加固岸坡筑牢生态屏障,补植乡土树种重构植被体系,清除外来物种守护生态平衡,成功修复红树林核心生境,构建起“红树林—滩涂—浅水”相互依存的复合生态系统。如今,区域内红树植物种类占比稳步提升,水质关键指标持续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南沙湿地成为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理想越冬地和停歇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湿地的镜头里藏着自然的诗意——晨光中,芦苇荡泛着暖金,群鸟掠过水面带起细碎涟漪;木栈道蜿蜒穿过绿意,随手一拍,都是能治愈心灵的自然大片。

小南带你看
南沙枢纽规划项目入选!打造科学、人文与艺术融合范本
大湾区首个区级托育IP上线!附南沙托育服务咨询汇总→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叶雅欣 校对:张子笛 二审:刘嘉欣 终审:李立志、李夏同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朋友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