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桥之庆元如龙桥
编者按:认识一座桥梁,领略一处风景,读懂一篇历史。凝结先人智慧,跨越历史长河,讲述今古传奇。
古时举溪上无桥,东西两岸居住着吴姓和陈姓的两大家族。共饮一河水,本应亲如一家,却因世代纠纷,两姓间基本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一次,天下大旱,溪水锐减,两姓为了溪水争夺很快陷入紧张局势。经调解,两姓同意通过比武定输赢。结果是双方均无法完胜对方,溪水之争以各分一半而暂告一段落。但干旱仍在持续,人们心急如焚。
一天,吴姓一青年男子与陈姓一青年女子无意中隔溪对歌。通过歌声交流,陈女提出附近银屏山上有水源可以解决干旱问题,吴男也是热心青年,随即与陈女起推动两姓联合开渠引水事宜。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姓抛弃前嫌,同心协力,最终清泉流入稻田,旱情化解。
吴男与陈女多次接触下,双方情愫渐生。最后在双方家族的支持下,也喜结连理,同时两姓的矛盾也同步解除。
为了纪念这对主动化解恩怨的佳人,因为两姓交流更加方便,人们在溪上建了一座廊桥,寓意着世代和睦,相亲相爱。
人们将山比作龙脉,高耸的山脊由北向南如巨龙逶迤而来,到达廊桥处时山势猛然下降,远远看去,廊桥如龙首下倾,故名“如龙桥”。
如龙桥当心间内设神龛,神龛上额悬挂一古匾,上书“如龙桥”三个遒劲大字。相传是庆元名士吴懋修之子——七岁神童吴之球所书。
据说当时吴懋修在题写桥名时,多次书写,字体始终差强人意。其七岁的儿子初生牛犊不怕虎,趁父亲彷徨之际,提笔飞书,并将写好的“如龙桥”三个大字向族人展示,立即迎来一片叫好。吴懋修也激动不已,自己苦练多年的书法,竟不如黄口小儿的信手拈来,也许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境由心生,顺势而为啊!
今天的人们看到那遒劲大气、腾龙一般生动的“如龙桥”三字,谁能想到竟出自七龄童之手!
千百年来,如龙桥任凭风雨洗涤,岁月侵蚀,始终屹立溪上,默默守候一方平安。
【古桥简介】庆元如龙桥,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南。横跨于举溪,南北走向。始建年代不详,明天启五年(1625年)重建。是一座长28.2米,净跨19.5米,矢高6.8米,面阔6米的单孔木拱廊屋桥。桥下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组合而成,形成架设廊屋的拱骨平面。
桥上有抚廊11间,抚廊间有木凳供人小憩。桥东端建魁星楼一座,两端设桥亭与阁楼,当心间设神龛。其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功能完备,建筑上颇具宋代遗风。
【导航路线】
自驾:从庆元县城出发,往东南方向行驶,途经S329、官下线,全程约50.1公里,到达月山村如龙桥。
公共交通:从庆元县汽车站出发,乘坐前往举水乡的公交车,在月山村下车,步行即可到达如龙桥。
【周边美食】
黄粿:庆元的特色美食,黄里透绿,色泽晶莹,食用时加入本地香菇,更是美味异常。
酒糟肉:当地早餐的常见配菜,香甜可口,搭配木桶蒸制的米饭,令人食欲大增。
【周边美景】
西洋殿:位于丽水市庆元县西洋村,西洋殿依山傍水,飞檐画栋,雕梁翘角,气势宏伟,是庆元县的一处重要古迹。
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著称,是自然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本人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