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
大雁南飞
相传飞至湖南衡阳
便“歇翅停回”
“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
古往今来
无数文人借“衡阳雁”吟诵羁旅
让衡阳“雁城”之名流传至今
回雁峰
山水灵秀的衡阳
最响亮的名片莫过于
与城同名的南岳衡山
七十二峰连绵不断
群峰逶迤、层峦叠嶂
灵逸飘动、其势如飞
南岳衡山。人民网记者黄卓摄
登名山揽胜
不妨沿着古道穿梭其间
山脚下,一湾湖泊青翠
山林里,万千古木参天
远眺层林尽染
凉风给山林披上彩衣
近看曲径通幽
身侧雾气氤氲
南岳祝融峰。尹中宝摄
行至南天门
视野骤然开阔
再往上到祝融峰
梵音萦绕、人流熙攘
当气温降至零度以下
水汽凝结成晶莹剔透的雾凇
山顶便如梦幻的冰雪王国
雾凇。周翔宇摄
山间碑林石刻、亭阁庙宇众多
承载着流传千古的诗词楹联
半山亭上的对联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
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
激励着古今多少登山问道者
初心不改、继续前行
南岳衡山半山亭。人民网记者黄卓摄
破晓时分的观日台
远望是缓缓升起的红日
俯瞰是翻腾不息的云海
云雾漫过山谷
连绵的山峰
宛若漂浮于天际的仙岛
天地壮美,尽收眼底
日出云海。周翔宇摄
文脉流长
名山屹立、湘江奔流
山水在此相逢
造就衡阳万千气象
作为湖湘文化的精神高地
催生了无数书院学堂
文气流转、弦歌不绝
俯瞰衡阳。俞琳摄
曾国藩曾评价
“天下书院楚为盛
楚之书院衡为盛”
衡阳书院起于唐、兴于宋
至清代鼎盛时达69所
石鼓书院、船山书院、邺侯书院
......
越千年书香不减
邺侯书院
坐落于市中心的石鼓书院
曾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是历代文人雅集之处
坐拥湘江、蒸水、耒水
三江合流胜景
朱熹誉此地
“江流环带,最为一郡佳处”
石鼓书院。人民网记者黄卓摄
位于湘江东洲岛上的船山书院
是为了纪念著名思想家
“船山先生”王夫之而建
“六经责我开生面”
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
引领心忧天下的仁人志士
勇立中国近现代历史潮头
船山书院
工业启新
衡阳上锁荆吴、下扼两广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与穿城而过的多条铁路
铸就了城市工业文明的筋骨
保卫里。人民网记者黄卓摄
作为湖南“丹田”处的交通枢纽
衡阳铁路局曾影响着
华中南七省的交通命脉
广铁就从这里走来
这份铿锵记忆
在保卫里文化街区留存
铁路管理局旧址
改建成铁路博物馆
铁路小区成了网红打卡地
老式铁路月台、火车墙画、列车方向牌
再现着“火车驶过的辉煌”
保卫里。人民网记者黄卓摄
铁路不仅联通南北
更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新中国的工业版图上
衡阳是全国
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
曾生产出一连串“第一”
——
新中国第一套重力选矿机
第一台环境噪声监测器等
是奔腾岁月里闪亮的国家名片
建湘工业文化街区内。人民网记者黄卓摄
始建于1950年的衡阳建湘柴油机厂
如今已成建湘工业文化街区
作为湖南保存最完整的
老工业建筑群
红砖坡顶的旧厂房内
是当年国内最先进的
柴油机生产线
建湘工业文化街区内。人民网记者黄卓摄
工业基因始终在血脉中翻涌
从“制造”到“智造”
衡阳已连续四年
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
跻身“国家队”
“工业名郡”正书写新的传奇
味甲一方
食在衡阳、味甲一方
衡阳人的一天
常从一碗热气腾腾的鱼粉开始
在蒸水河畔现捕的鲜鱼
转眼就出现在饭店案台上
现熬的鱼汤奶白浓郁
鱼肉焦香、米粉滑爽
多重口感唤醒味蕾
衡阳鱼粉
中午吃一顿正宗的衡东土菜
包括土头碗、石湾脆肚等八大碗
以茶油、米酒、黄贡椒为“三宝”
蕴含着本土食材的自然风味
作为宴席头碗的土头碗
有虎皮鸡蛋、鱼丸、红枣等七层味道
一碗食材堆堆叠叠,摆放齐整
土头碗
石湾脆肚则更体现
衡阳小炒的火候功夫
新鲜猪肚丝、黄椒、嫩葱段
只需爆炒十几秒即可出锅
以“鲜香辣”为特征的衡阳滋味
孕育出湘菜连锁品牌走向全国各地
石湾脆肚
夜幕降临
南岳里庙会文化美食街区人声鼎沸
绚丽的龙灯蜿蜒在流水之上
五十多个美食档口香气四溢
打铁花、皮影戏等轮番上演
雁城的烟火魅力尽在其间
南岳里夜色。人民网记者黄卓摄
天气晴朗
登南岳衡山
周末不忙
逛雁城衡阳
风光如画
“正是峰前回雁时”
来源:人民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