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辽宁省大连市准备举办多场演唱会,打造“跟着演唱会游美丽大连”城市文旅IP。这个暑期,通过几乎“周周都有演唱会”的安排,大连将启动一波文旅消费的热潮。
举办演唱会等演艺活动,联动票务、交通、住宿、餐饮、文旅等产业消费,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时下这一模式在各地流行。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演唱会对当地消费的拉动比达到1∶4.8,即演唱会门票花费1元,同期周边消费为4.8元。演唱会经济正在各地打通“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为城市注入蓬勃的消费新活力。
演唱会“唱”到哪里,哪里就可能获得庞大流量,因此,演唱会也被称作“行走的GDP”。不过,演唱会不只是一项简单的文艺演出活动,它联动的是城市的硬件设施、服务能力、治理能力等方方面面,地方政府的承载能力、接待能力受到不小考验,加之周期长、投入大,不少观众对演出效果的期待越来越高,各方均面临一定的压力。此外,演唱会结束后,如何让演唱会“曲终人不散”,“流量”变“留量”,考验着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跟着演唱会来旅游”的城市文旅IP,需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演唱会不仅是“激活”城市活力的动能之一,也能成为一张鲜活的城市旅游推荐名片。各地应借助特色文旅资源做足文章,让“行走的GDP”在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同时,催生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文旅活动,释放“唱响的文旅热”。还可尝试推出丰富的“票根福利”,乐迷借助演唱会的凭证,在指定时间内享受景区门票、特色美食、休闲娱乐、住宿、交通等优惠政策活动,全力激活“演唱会+消费”新动能。
各部门需联动开展周到细致贴心的服务保障工作,让消费者的演唱会之旅放心、安心、暖心、舒心。交通部门要开通临时区间线路,缩短公交、地铁车次间隔,延长运营时间;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审查场馆内外食品商户资质,对食品加工制作全程动态监控,守护好游客和观众“舌尖上的安全”;在场馆周边放置多个分类垃圾桶和移动卫生间,方便观众使用;公安交管部门要对演唱会场地及周边区域进行临时交通管控,规划多个路段为群众临时停车区域,加大对周边过往车辆疏导管控力度。
依托演唱会的带动效应,还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环境。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升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等产业的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美誉度。(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温济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