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走中有最动人的交流
2004年9月1日,由60名中国游客组成的一支旅行团抵达欧洲。这是当年年初中欧签署《关于欧盟成为中国游客旅游目的地、允许旅行团前往第三国的双边协定》(《中欧旅游目的地协定》)后,首批前往欧洲旅游观光的国内旅行团。
20余年间,中欧间旅游交流日益频密,双向流动的游客数量不断增长,他们不仅去看风景、品文化,也成为传递文明的民间使者。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小巷的咖啡馆里,中国游客兴致勃勃地向意大利店主请教咖啡拉花的诀窍;在中国四川成都,法国游客学着当地人使用筷子并赞叹火锅的美味,中国饮食文化的奥妙在这名法国游客心中生根发芽,并成为他向亲友讲述的中国故事之一……这些平凡时刻的分享,成为中欧文明在寻常百姓间最真实、最柔软、最动人的交流。
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中国,用游记告诉世界中国之美。“中国和欧洲代表了人类文化的两个高峰,如果中西加强合作与文化交流,便可以达成完美和谐的世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1697年出版的著述《中国近事》中这样说。
新时代,致力于促进中欧文明交流的人越来越多。来自欧盟国家的博主们走进中国、游历中国,甚至定居中国,他们选择用新的方式,将文明交流与对话中的动人瞬间展示给更多人。“我想用短视频,告诉全球网友大运河的新故事、新风貌。”在浙江杭州大运河畔,马可·波罗的老乡——博主瑞丽穿上古装拍摄短视频,记录中国大运河的时代新貌。希腊旅游形象大使“greek_twins”则在四川成都感受“安逸”:“就像希腊的圣托里尼,人们会在午后停下脚步喝杯咖啡看海。”
无数普通游客正用足迹与真诚,共同书写着文明交流的宏大叙事。他们的足迹串联成无数条流动的丝线,为人类文明的浩瀚织锦增添新的光彩。每个走出国门的游客既带去本国文明的芬芳,也采撷异域文明的馨香。当他们在异国的土地上驻足、行走,彼此微笑、相互交谈、分享故事时,他们便共同搭建起一座流动的桥梁,连接起远隔千山万水的不同文明。世界文明的交响曲,正是在这亿万次寻常的驻足与行走中,谱写出跨越山海的和声。(尹 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