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是泉城济南的一颗璀璨明珠,荟萃着济南最美的风韵。
四面荷花三面柳,那一城的山色倒映在水中。一走进大明湖,人就成为画屏中的一景。
春拢柳烟,夏挹荷浪,秋荡芦雪,冬泛冰天,大明湖的风光旖旎而多姿。依依的杨柳是春天明湖最柔情的景,春风乍起,千万条嫩枝倏忽荡开,像是青春少女飘逸的发。长长的柳丝伸进水面,在水面摇起的涟漪,仿佛少女随意写出的诗行,在有意无意间透出了羞赧的心事。夏日的荷花最为娇美。荷叶如一把把撑开的绿伞,挨挨挤挤,层层叠叠,铺满水面。荷花有的含苞待放,如少女的芳心;有的半开半合,艳得像出嫁的新娘;有的全然盛开,像是出浴的佳人坦荡得没有一丝挂碍。秋深了,湖中的芦苇已褪尽原有的青翠,顶端的芦花却愈发蓬松,像一簇簇银白的雪,风一吹,芦絮就飞了起来,飘向渺远的天空,在阳光下闪烁着它最后的高洁。冬天的大明湖是一个琉璃的世界,玉树琼枝、玉阁琼楼,天与云,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地一色。最好看的是雾凇,像珊瑚,像琥珀,阳光一照,每一根枝条都成了水晶的簪子,晶莹至极,纯净至极,像是冰清玉洁的灵魂。
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超然楼,大湖湖一步一景,景景不同,走到哪里,都会引出你无尽的幽思与遐想。
没有人不喜欢大明湖。李白、杜甫、曾巩、苏辙、元好问、张养浩、边贡、王士禛、蒲松龄、阮元、翁方纲等文人诗客,无不惊艳于她的妩媚,在这里唱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
大气浪漫、潇洒飘逸的李白,来到大明湖,看到“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的壮阔,心旷神怡,喜形于色,一派“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的怡然自得。稳健沉郁、悲天悯人的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有感于济南的人文之盛,欣然发出“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赞誉。曾巩在这里筑堤修坝、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北水门,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北的水患灾害。自北水门向南,有一条直通南岸的长堤,两岸绿水莹莹,林木参天,繁花似锦,为后人留下了有“百花堤”之美誉的曾堤。“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在曾巩眼里和心里,济南不仅是水乡,更是梦寐以求、令人神往的“仙乡”。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赵孟頫出任济南路总管,为官三年,与济南结缘深厚,情弥缱绻。他在这里作有一幅传世名作《鹊华秋色图》,并留下了“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著名诗句。
今年的夏日,复来大明湖,再睹她的芳容。在淡淡的荷香里,临历下亭、踏小沧浪、登北极阁、攀超然楼。无论那碧波倒映的青山楼台,还是历下亭中的诗酒风流;无论那七桥风月下的画船箫鼓,还是那超然楼上的名士游踪,销魂夺魄的大明湖总会带给人们太深的感触和眷恋。
恍然间,我穿越到大唐,与李白、杜甫、李邕诸子于月明星稀之际,乘舫船,载酒抚琴,游于明湖之上。明月照于船外,清风吹入舟内,美酒充于五脏,乐声盈于六腑。
这一夜,大家都醉了,醉在大明湖氤氲的荷香风月。
作者:陈彤炜 编辑:刘雨 校对:杨荷放 摄影:王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