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县隶属广西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中游,东邻金城江区,南接大化、巴马两瑶族自治县,西邻凤山县,北接南丹、天峨两县。东兰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素有“四乡”(长寿之乡、将军之乡、铜鼓之乡、板栗之乡)之美称。#广西#
历史沿革
东兰古为百越(粤)地,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县地东部属桂林郡地,西部属象郡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县地称文兰峒(土名木兰峒),属郁林郡定周(今宜山)县地。
东汉三国时期,今县地属吴国郁林郡地。晋,属桂林郡龙刚(今宜山)县地。
南朝,沿袭晋制。梁朝,今县地改属马平郡。
隋朝,属郁林郡。
唐代,今县境分属岭南道和黔中道地域。
五代,今县境属楚。宋崇宁五年(1106年),纳土归朝,置兰州、文州,属庆远府辖地。
元代,兰州改称东兰州,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州治今兰阳。境内还有文州、安习州、忠州。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并安习州、忠州、文州入东兰州,属庆远府管辖,州治今兰阳。成化十一年(1475年),州治迁今武篆镇旧州屯。嘉靖十四年(1535年),东兰土知州韦起云将州治由武篆迁至东院哨(今县城)。历经明、清至今,州县治所均未变更。
清初,沿袭明制。雍正八年(1730年),改土归流,称东兰州,属庆远府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改东兰州为东兰县,属庆远府管辖。2年(1913年),属由南道管辖。16年(1927年)属田南区行政督察委员管辖。21年(1932年)属柳州民团区。23年(1934年)属百色行政监督区。民国25年(1936年)11月,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29年(1940年)4月,庆远行政监督区改为第七区行政监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东兰仍属之。31年(1942年),第四、七区合并为第二区,治柳江。34年(1945年)改属第五区,治百色。38年(1949年)改属新成立的十二区,治凤山。
1949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兰县。1950年元月,成立东兰县人民政府,属宜山专区管辖。5月改属百色专区管辖。1965年8月,东兰县改属河池专区。1971年8月,东兰县属河池地区。2002年6月,河池地区辙地设市,东兰县属河池市至今。
行政区划
1949年11月29日,县境解放。1950年元月建立东兰县人民政府,辖18个乡。1950年3月,县下设3个区。5月,增为5区下辖18个乡(区名以数代称)。
6月,五个区增为六个区(区名称仍以数字代称)。
第一区:辖安怀、泗孟、长乐乡;
第二区:辖隘洞、同乐、北高乡;
第三区:辖大同、坡豪、板升乡;
第四区:辖三石、文伐、河西乡;
第五区:辖中和、兰木、江平乡;第六区:辖大畴、兰阳、巴奥乡。
1951年,撤销万冈县,其定马、西山、凤凰3个区、5个乡、54个村划归东兰县。9月,从大同区划出增设长乐区,全县共有10个区,248个小乡(村改为乡)。
一区(县城):辖中山、民生、五权街、安篓、卜海、瓦窑、那亨、百豪、委荣、青山、渡亭、屯长、牙老、坡里、钦能、坡累、弄怀、平班、弄岭、弄黄、丘拔、弄从等22个乡(街)。
二区(隘洞):辖板老、百定、拉料、六通、纳乐、板买、纳克、六牙、板康、纳就、纳怀、特色、平坎、那龙、拉板、沙乐、平易、福宁、同乐、大同、板上、草坪、乐集、板往、板亭、果立、板烈、沙安、那见、那焦、那仁、怀往、那塘、那坤、拉龙35个乡。
三区(大同):辖里隆、塘笼、龙信、龙盘、巴塘、坡峨、那勒、沙平、板屯、乐廷、沙傲、切河、纳雅、同旁、那平、弄岭、弄雷、弄顶、板布、弄兰、板黑、那洪、板升、那平、廷角、弄仙、龙有、果棉、板好、弄盆、巴好、莫林、弄立、弄旷等34个乡。
四区(三石):辖巴拉、达有、自由、那文、板界、上免、乐里、板逢、新烟、拉街、伦里、纳风、巴造、巴王、纳桐、龙有、拉勿、纳腊、目才、公怀、仁雷、水洞、泗爷、美逢、弄美、长峒、板文、平勇、优雅、安兰、可考、弄莫等、32个乡。
五区(中和):辖中和、三坡、鸾坡、旧州、六桐、坡林、拉街、弄锐、善学、板乐、东里、弄京、弄年、坡冷、那论、远有、江平、同社、廷什、美王、约里、更法、果林、定桃、仁里、同仕、那含、华食、黑石、弄咸、弄合、弄风等32个乡。
六区(大畴):辖周赖、安桃、板隆、坡立、六隆、板丁、板大、三堂、江峒、拉巴、那造、州洛、旧州、拉甘、那洪、必旺、板林、文旺、集祥、巴挽、巴英、板路、牙能、宏权、那平、那立、盘干等27个乡。
七区(凤凰):辖凤祥、那朝、巴岩、那蕊、那往、那色、巴追、龙山、龙阳、弄贯、卡桥、音圩等12个乡(1954年前后,将四区的弄莫、可考、安兰、优雅等4个村划归风凰区,共16个乡)。
八区(西山):辖福厚、同乐、巴那、弄竹、弄览、甘长、友水、央超、关佑、弄辉、弄台、坡力、弄林、弄京、年令、锐开等16个乡。
九区(定马):辖盘阳、坡利、法福、界英、那怕、那吉、赐福、龙洪、巴料、巴马(街)、炼村、砦长、巴定、龙甲、小龙风、巴发等16个乡。
十区(长乐):辖发亨、华亨、板楼、板怀、定安、长乐、板登、英法、板兰、那甲、干来、拉泰、那亮、坡索、甲板、巴社,纳雄、巴更、坡豪、板模、苏托、苏邦等22个乡。
1956年2月,巴马、都安瑶族自治县成立,原划属东兰县的凤凰、西山、定马三个区划归巴马,同时将三区(大同)的板坡、板升、弄兰、永安、新安、弄旷、弄岭、水塘、弄盆、弄立、拨好、弄彦、三合、升平、信河等15个小乡(原板升乡)划归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区(大同)余下的几个小乡并入长乐区,撤销大同区。时全县有6.个区,107个乡(村改称为乡)。同年10月区改地名称谓,至1957年全县有107个乡,乡以下136个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8月25日,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将全县改编成政社合一的6个人民公社。即:城厢人民公社(原安怀乡、泗孟乡、文伐乡),隘洞人民公社(原隘洞乡、同乐乡、北高乡),三石人民公社(原三石乡、河西乡一部分、文伐乡一部分),中和人民公社(原中和乡、江平乡、兰木乡),大畴人民公社(原兰阳乡、大畴乡、巴奥乡),长乐人民公社(原长乐乡、坡豪乡、大同乡一部分)。
1959年4月,把6个人民公社扩编成8个人民公社,并将中和人民公社更名为武篆人民公社,大畴人民公社更名为长江人民公社,长乐人民公社分出大同人民公社,长江人民公社分出金谷人民公社。
1961年6月,调整公社规模。8个人民公社扩编为23个人民公社(镇)、276个生产队。
1962年7月恢复区建制,将23个人民公社(镇)276个生产队编并为8个区、113个人民公社。
1965年3月,全县有124个人民公社。从巴马县西山区划出弄竹、弄辉、弄中、弄台、锐开、果隆、央佑人民公社归武篆区。从巴马县凤凰区划出纳合人民公社归三石区,从都安县板升区划出板坡、弄兰、信河、永安人民公社归大同区。至1968年11月,区改称人民公社,公社改称生产大队。全县有8个人民公社、124个生产大队。
1972年5月,将城厢公社的城厢、伦界、那亨3个生产大队分出增设城关镇,全县共有9个公社(镇)。
1978年,城关镇增设水洞生产大队;城厢人民公社撤销加宜生产大队,增设生满、坡里生产大队;隘洞人民公社增设百建、英西、那盘、纳塘、旱洞生产大队;三石人民公社增设天恩、弄华、弄英生产大队;武篆人民公社增设弄占、拉乐生产大队;长江人民公社增设板甲、板加、坡白、那浪生产大队;金谷人民公社增设接桂生产大队;长乐人民公社增设深洞、三合、全洞、坡索、纳标生产大队,撤销纳坡、三弄生产大队;大同人民公社增设和平、弄彦、乐廷生产大队。全县有9个公社(镇)、147个生产大队、2906个生产队。
1984年10月,改变“政社合一”体制,恢复乡、镇建制,乡以下为村。同时,乡的规模进行调整和扩编。原城厢公社辖区分东院镇、泗孟乡;隘洞公社分为隘洞、切学、坡拉乡;三石公社分为太平、四合、五联乡;武篆公社分为武篆镇、弄占乡;长乐公社分为长乐、三弄乡;大同公社分为大同、坡峨乡。至1985年末,全县辖14个乡、2个镇、148个村(街)居民委员会、3169个自然屯。
1986年,全县辖东院、武篆2个镇和泗孟、隘洞、切学、坡拉、太平、四合、五联、弄占、长江、金谷、长乐、三弄、大同、坡峨等14个乡,共148个村民委员会(街)3169个自然屯。
1989年,将原村民委员会改为“村公所”,作为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是年,全县辖2个镇14个乡148个村公所,村公所之下按自然片设立387个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
1989年3月4日,“东院镇”更名为“东兰镇”。3月27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从武篆镇分出江平、色故、坤王、弄竹、那论5个村成立中山瑶族乡,分出定桃、纳核、同仕、仁里、王里5个村成立兰木乡。全县共辖2个镇16个乡148个村公所。
1990年底,由长江乡划出巴英、安桃、板加、巴畴、坡白、那浪6个村筹建巴畴乡;由长江乡划出兰阳、纳洪、板甲3个村,由东兰镇划出拉岜、江洞2个村,共计5个村筹建兰阳乡;由金谷乡划出板丁、六隆2个村筹建堂房乡;由大同乡划出更乐、永模、纳雄3个村筹建坡豪乡;由大同乡划出板坡、信河、弄彦3个村筹建板坡乡。经过两年多的筹建,1993年10月,堂房、兰阳、巴畴、坡豪、板坡等5个新乡正式成立。至此,全县共辖2个镇21乡。
1995年,撤销村公所,村公所更名为村(街)民委员会。是年,全县辖2个镇21乡148个村(街)民委员会。
1998年初,撤销隘洞乡、太平乡、长乐乡,分别成立隘洞镇、三石镇、长乐镇。至此,全县辖5个镇18个乡148个村(街)民委员会。
2002年,全县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弄占、四合、板坡、坡峨、坡豪、坡拉、兰阳、堂房8个乡和五联、中山2个瑶族乡,新设花香乡,全县由原23个乡镇撤并为14个乡镇。即五联瑶族乡并入东兰镇;弄占乡并入兰木乡;中山瑶族乡并入武篆镇;四合乡并入三石镇;板坡乡并入大同乡;从长乐镇划出坡索、大乐、花香、英兰、草坪5个村与原坡峨乡6个村合并为花香乡;坡豪乡并入长乐镇;坡拉乡并入隘洞镇;兰阳乡原属长江乡的3个村并入长江乡,原属东兰镇的江洞、拉岜村划归东兰镇;堂房乡并入巴畴乡。泗孟、金谷、切学3个乡以及三弄瑶族乡规模不变。同时,撤销东兰城厢街居委会,成立东兰镇城东、城西社区居民委员会,将城区划分为92个居民小区。是年,全县辖5个镇9个乡2个社区147个村民委员会。
2005年,全县辖东兰、隘洞、长乐、三石、武篆5个镇和泗孟、兰木、长江、巴畴、金谷、三弄(瑶族乡)、大同、花香、切学9个乡。下设2个社区,92个居民小组,147个村民委员会,2931个村民小组,3702个自然屯。
2014年,东兰县辖东兰镇、隘洞镇、长乐镇、三石镇、武篆镇、泗孟乡、兰木乡、长江乡、巴畴乡、金谷乡、大同乡、花香乡、切学乡、三弄瑶族乡。全县共14个乡镇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47个村民委员会。其中,东兰镇辖2个社区17个行政村373个村民小组;隘洞镇辖21个行政村378个村民小组;长乐镇辖10个行政村222个村民小组262个自然屯;三石镇辖13个行政村354个村民小组477个自然屯;武篆镇辖15个行政村267个村民小组173个自然屯;泗孟乡辖6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218个自然屯;兰木乡辖11个行政村179个村民小组;长江乡辖10个行政村187个村民小组292个自然屯;巴畴乡辖8个行政村143个村民小组203个而自然屯;金谷乡辖8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260个自然屯;大同乡辖7个行政村197个村民小组;花香乡辖11个行政村239个村民小组;切学乡辖5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84个自然屯;三弄瑶族乡辖5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163个自然屯。
目前东兰县辖6镇8乡、147个村委会 、3个社区居委会、2963个村民小组。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1.20万人,常住人口21.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89万人,乡村人口14.86万人。有壮、汉、瑶、毛南、侗、苗、布依、仫佬等8个世居民族。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东兰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30%,其中壮族占86.20%。
大美广西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