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浙江省东部,宁波代管的一个县级市。
恰逢假期在浙东,把宁波、台州、温州下面区县的连锁酒店价格排了个序,发现宁波余姚与温州瑞安颇低,于是来个反向旅游,先去一趟余姚。
余姚是“姚江学派”的发祥地,“心学大师”王阳明就是余姚人,这儿文化底蕴深厚,哲学氛围浓郁。
浙江的宝藏小城数不胜数,与其假期把钱都交给酒店,还不如多吃几顿美味。
在宁波的时候,奉化牛肉就挺有名,没想到,余姚的吃牛风气也很盛行。
余姚有两样得吃:一碗牛肉粉,一碗黄鱼面。
新建北路上的“阿坤牛味馆”靠近火车北站,离市区其实并不远。
滴滴司机显然熟知这家馆子,“好吃呢,余姚大大小小牛味馆我都吃过,就这家我来的多。”司机的话让我放下了悬着的心。
店里坐满了本地人,来来往往的司机和附近的工人也会聚集来这儿吃。
一小份牛骨头里面会有两大块牛脊骨,虽然牛肉剔掉了许多,但是真要咬起来还是很多肉的。
牛骨头上铺满了粉丝和白菜,要是人多,点一盘牛杂,一碗煮花生,再来上一瓶红星二锅头,一天的紧张和疲惫在这里消散。
主食除了粉丝,还有面条,年糕,泡饭。宁波的汤圆年糕之类都挺有名,在余姚也不例外,年糕嚼起来都比别的地方软糯香甜。
二刷此地的时候我要了一碗心管砂锅面,心管很脆,也不难嚼。这边的面条基本是比较粗一些的韭叶面,咬起来有点点嚼劲,吃到肚子里很扎实。
在余姚,不同的牛味馆做法也不太一样,“阿忠牛味馆”第二次去才吃上,因为营业时间是从早上5点到中午12点。第二次我快12点才到,差点也没吃上,粉没了,还好有面。
这儿的牛肉显然是精心挑选过的,几乎每一块都带着一些牛筋,因此每一块都有点脆口,口感极佳,我在一阵嘎嘣的咀嚼声中吃完了这碗面。
黄鱼面我吃过两家,原本没打算去酒店隔壁那家吃的。
不过碰到一个河南信阳的滴滴司机,跟我聊到“这儿的黄鱼面真的很好吃,连汤都给喝干净了!”
我很想去试试这家“汤都要喝干净”的黄鱼面,而这家店恰恰是在我酒店的隔壁:“余姚黄鱼面馆(新建北路店)”。
两条品相完好的黄鱼静静躺在碗里,汤色呈豆黄,有些浓郁,喝了一口,挺鲜,但应该不是黄鱼炖煮出来的,可能是熬的高汤。黄鱼肉很嫩,刺不算多,很鲜甜。
如果说面馆也做炒菜,那肯定有面吧。
我去了“佳缘面馆”,本想来一碗黄鱼面再点些菜,结果接待的小伙子说这儿不卖面。
我说,这不卖面咋叫面馆,小伙子木木地笑了笑,不再接茬。
我也不找茬,就点起菜来。
浙江很多小馆子,都是看菜点菜,但没菜单。所以还是得长点心,点一个菜问一个价。还好,报价都在心理承受范围内。有时候点了几个菜,看到都在心理范围,就放松警惕,后面的不问了,结果有可能就会碰到“价格刺客”。
我有次在北方某小镇,点了几个菜,价格都挺便宜,在二三十的范围内,回头结账的时候,米饭算了我一碗6.5元,看上去还有零有整。老板还说他们米好,所以这个价,可是那饭很一般,还是冷冷的剩饭。没办法,没提前问价格,还是把钱给掏了,吃了个哑巴亏。
这儿还好,米饭基本按两元一位算的,任吃,毕竟也算江南鱼米之乡了。
白斩鸡,这鸡看上去挺肥,皮比较厚实,黄得泛起了金色的光泽,一口下去,满嘴的鸡油香。肉很嫩,不散不粉,是好吃的鸡无疑了。
一种皮肤红红的鱼,应该是叫石九公,这种鱼个头小,但很鲜美。它的鱼鳍尖尖的,据说有毒素,所以去抓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被扎到可麻烦了。
就算不好对付,此刻也躺在了盘子里,看上去让人流口水。红烧的技法烧海鱼在浙江颇为常见,肉质除了鲜美,还很入味。
八爪鱼白灼一下,蘸些酱油就很鲜脆了。鱼越新鲜越好吃,如果蘸些芥末,滋味更佳。
浙江很多馆子也会做炒螺蛳,好奇来了一盘。
对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家乡湖南的炒唆螺,重口味,越辣越过瘾。
“田林饭店”是建业工具西北门旁的一家小馆子,据说开了十几年了,做得也是本地口味。
一进门就看到那只酱鸭,不过想到是凉菜,两个人不一定吃得完,就作罢了。
这也是家看菜点菜的馆子,提前卤好的肉,冰柜里的海鲜、河鲜、猪肉、牛肉,甚至还有猪脑,看上去都很新鲜。
我要了一条白鳝,价格有点小贵,报价60,差不多吧。
白鳝斩成段,但是皮肉还相连,盘成一圈蒸了吃。但是吃起来跟想象中不太一样,本以为是会有点脆劲,但是实际上口感有点面,蘸少许清酱,入口是另外一番风味吧。
牛肉和芹菜的爆炒,肉切成条,挺劲道,指着它下饭了。
牛筋则煲的软软的,软到有点耙了。筋道与软耙,我还是更倾向喜欢前者,不过食无定味吧。
“舜北鸭煲”的鸭汤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在杭州喝过的一家老鸭煲,那会据说还是一家名店,但只记得汤还不错,就是鸭肉太拉胯了。
而今这家鸭煲让人看上去就很想喝,里面也有鲜笋的加持,鸭汤鲜美醇厚,鸭肉紧实入味,还有几分弹牙,县城美食的食材还是更地道些。
阳明古镇到了晚上,人还不少。
这儿有卖梁弄大糕的,不过我还是跑到了三官堂路的“梁弄大糕”,团购了一份。
老板给我来了个桂花馅和山楂馅双拼。
咬开那层米香味十足的米糕,里面的山楂馅和桂花馅香甜不腻。
华联商厦西门附近有家“枝保点心”,据说开了有些年了。
就两种馅,肉和咸菜。
刚出炉的饼,烫乎乎,老板不厌其烦地提醒每个顾客先用纸包住然后再放塑料袋里。
饼皮并不是那种酥脆的口感,软软的咬起来有点韧劲。里面馅料很香,吃上去有点油乎乎但不腻,味道还不错。
饼巴掌大,素的4元,肉的5元,听本地人说最早的时候2.5元,慢慢涨到5元,生意很好,啥时候都有人在排队买。
在余姚的几天,每天往返于酒店与阳明古镇,美食都围绕在这一条线上。
闲暇时去“余姚江”边坐坐,爬爬龙泉山,看看这座小城的全貌。
这般度假,多少有点悠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