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从云贵川自驾回来,自由安排回程,先在阆中古城转了转,又到巴中一游。之后,跟着导航,沿着高速和国道,到了光雾山,然后翻越米仓山,经过秦关蜀门,看到一群从陕西来的骑友在那里打卡拍照,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过了关口,进入了陕西境内。
秦关
米仓道,与金牛道、荔枝道,为汉中进入蜀地的三大古道。有趣的是,穿越大巴山和米仓山的古道,以牛、米、荔枝命名,似乎说明古道所经之地,物产丰富。而穿越秦岭的古道,则是以山河地域命名,如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子午道等,似乎看重其地形地势。
蜀塔
米仓道古名大竹路、大巴路、小巴路等名称。米仓道自陕西汉中县南、循汉水支流濂水谷道和嘉陵江支流巴江谷道而行,到达四川巴中地区。也就是这次我们从巴中到汉中,走过的国道、高速的反方向,只不过古人多沿着河谷,走的山间小路,赶着牛马,推着独轮车,流汗甚至流血的古道。
水墨
米仓道何时开筑?据考证,米仓道由殷代诸侯国“方”的巴人在夏末商初时开通,从古巴国、今巴中出发,翻越米仓山北达陕西古梁州、今天的汉中,是金牛道开通之前唯一的川陕通道。当时叫“巴岭路”,是米仓道的前身。
苍山
蜀地自古富庶,周边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米仓道,伴随着古战场的存在。《蜀记》:“武王伐纣,蜀亦从行。”之后,将古代先民踩踏出来的原始小路,开凿为可供千军万马行进的栈道。《史记·范睢列传》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而楚汉相争时,关中一带生产破坏严重,而大巴山以南好一些,成为米粮供应之地,就像一座大米仓,因此称为“米仓山”,米仓道之说由此而来。
阆中
米仓道,最有影响的还是三国文化。东汉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汉中张鲁,鲁败走巴山”。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中原,张飞驻守阆中,米仓古道成为连接汉中的重要通道。阆中有汉恒侯张飞庙,我们还专门去游览,不过留到现在最有名的还是“张飞牛肉”。
蛇行
唐代,蜀地与中原通行无阻。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从米仓道入蜀,《江亭夜月送别》:“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律亭秋夜月,谁见泣离群。”诗仙李白《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诗圣杜甫《大麦行》:“大麦于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安得如乌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为人熟知的”巴山夜雨“典故,则来自李商隐游集州时,留下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
现在,这条古道,是一条风光大道。这里的三座山头,就是三处地质公园。光雾山是米仓山最高峰,汉王子韶写道:““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当时刚过五一,小长假后上山,几乎见不到几个人,杜鹃花期已过,看红叶太早,看来还得来一趟。紧挨着的是米仓山公园,只能远远瞅一眼。翻越米仓山后,则是汉中龙头山公园。去年上去过,从“龙头”栈道远眺米仓山,能看到我们走过的公路如银蛇飞舞,九曲盘旋。
田园
其实,这里秋季更美,与同行朋友相约,秋季看红叶,龙头山、米仓山和光雾山一起看。不知能否成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